二、荒漠次生林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乐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258
颗粒名称: 二、荒漠次生林管理
分类号: G633;F426;TU
页数: 1
页码: 335-335
摘要: 本市荒漠次生林面积大、分布广。60年代初,在博尔塔拉河谷一带,生长着苦杨、榆树、河柳、沙棘、柽柳、刺蔷薇等乔、灌树种,连片成带,在林间生长着野苜蓿、三叶草、野稗等许多优良牧草和一些药用植物,覆盖度达90%以上,面积5万亩。城北的吉格代布拉格、塔拉特、乌兰布斯可代、科科巴斯套可代、阿腾哈勒根,城南的达楞呼都克、恰汉陶勒哈、克尔根卓、托霍木图(五台)、瑚素布拉格(四台),城东的夏热勒津、巴音塔拉、塔朋布拉格等地带漫生着梭梭、铃铛刺、红柳、梧桐、河柳,尤其是哈拉托别、阿拉山口、艾比湖西部等地区,高大茂密的梭梭丛林覆盖度高达60~70%,面积25万亩。
关键词: 博尔塔拉河 相结合 覆盖度 次生林 布拉格

内容

本市荒漠次生林面积大、分布广。60年代初,在博尔塔拉河谷一带,生长着苦杨、榆树、河柳、沙棘、柽柳、刺蔷薇等乔、灌树种,连片成带,在林间生长着野苜蓿、三叶草、野稗等许多优良牧草和一些药用植物,覆盖度达90%以上,面积5万亩。城北的吉格代布拉格、塔拉特、乌兰布斯可代、科科巴斯套可代、阿腾哈勒根,城南的达楞呼都克、恰汉陶勒哈、克尔根卓、托霍木图(五台)、瑚素布拉格(四台),城东的夏热勒津、巴音塔拉、塔朋布拉格等地带漫生着梭梭、铃铛刺、红柳、梧桐、河柳,尤其是哈拉托别、阿拉山口、艾比湖西部等地区,高大茂密的梭梭丛林覆盖度高达60~70%,面积25万亩。
  广阔的次生林历来是城乡各族群众做饭、取暖燃料的主要来源。60年代初,还保留有天然灌木林面积约30万亩。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加之“文化大革命”十年破坏,大量掠夺式樵采和毁林(草)开荒,使植被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博尔塔拉河谷中的苦杨、密叶杨等树种资源基本消失,柽柳、胡杨、梭梭等灌木林被砍伐殆尽。在破坏后的伐桩和伐根上,虽陆续萌蘖,又随长随砍,有的地方连同根系一起被挖,以致完全丧失萌蘖更新的能力。更有甚者,地面乔、灌木砍光了,又把沼泽地大的苇草根挖出来作为取暖、做饭的燃料,茂密的芦苇也从此消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和群众从实践中总结教训,逐步提高认识,对这些天然林日益关注。在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下,先后在一些集中连片的地段,如河坝、泉水沟专门设立护林员,并采取“造、封、管”相结合,集体管护和林业专业户开发造林相结合的方法,使次生林得到恢复。1985年,城镇以西博尔塔拉河滩已恢复河谷林面积1.6万亩,其中自然更新面积0.7万亩,人工造林面积0.9万亩。阿热勒托哈牧场实行封滩育林,切根促蘖,从残留系上萌发出河柳、柽柳等乔、灌木丛约700亩。小营盘区巴尔托哈村保护河谷次生林2700亩。许多原已生长衰退的林木开始复壮。1985年10月,成立次生林管护站,设立布告牌,制订《采薪柴(无根干老枝)收管理费规定》和《关于破坏幼龄次生林处罚规定》。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