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边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乐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0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边界
分类号:
I267;F124;C55
页数:
1
页码:
235-235
摘要:
博尔塔拉地区的中苏边界,是根据不平等的《中俄续增条约》(又名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界约》和《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形成的。
关键词:
中苏边界
光绪八年
塔尔巴哈台
博尔塔拉
中俄北京条约
内容
博尔塔拉地区的中苏边界,是根据不平等的《中俄续增条约》(又名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界约》和《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形成的。
咸丰十年(1860)《中俄续增条约》原则规定我国西部边界与俄国边界的走向。同治三年(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巴尔鲁克和阿拉套两山岭中间,由平地行,即在哈布塔盖、阿鲁沁达兰两卡伦中间;择山坡定界,自此至阿勒坦特布什山岭东边末处为界。此间分别两国交界,即以水流为凭,向东、向南水流之处,为中国地。自阿勒坦特布什山岭东边末处起,依阿拉套大岭往西,顺阿勒坦特布什、索达巴哈、库克拉木、罕喀尔察盖等山顶行,向北水流之处为俄国地,向南水流之处为中国地。光绪八年(1882)《中俄伊犁界约》规定靠阿拉套山的达巴罕,至萨尔坎斯克山中,巴散斯克山中、库克托木索达坂、喀尔达坂等处,建立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界牌鄂博。再沿喀尔达坂行至沟头,至乌郎库勒的高阜,库库阿德尔库布都克,西北行至莫墩巴尔鲁克旧卡伦,设立第34、第35、第36号界碑鄂博。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