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乐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70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活动
分类号: F426;D628;D624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1950年10月24日,召开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参加代表100人,其中宗教上层人士10人。会议确定三项任务:一、搞好粮食征购。二、开展冬季生产。三、尽快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1952年11月2日,召开县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00人,其中,农牧民代表65人,中共代表3人,工商界代表3人,其他代表29人。特邀代表15人。
关键词: 出席会议 县政协 委员会 政协委员 民主协商

内容

1950年10月24日,召开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参加代表100人,其中宗教上层人士10人。会议确定三项任务:一、搞好粮食征购。二、开展冬季生产。三、尽快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1952年11月2日,召开县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100人,其中,农牧民代表65人,中共代表3人,工商界代表3人,其他代表29人。特邀代表15人。会议选举25人组成县政治协商委员会,通过交售爱国粮,大力开展今冬明春农牧业生产,进行土地改革,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工商联工作等决议。1963年3月,开始进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乐县委员会机构的筹备工作。
  1963年9月23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历时5天。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有各党派、民族上层人士、宗教人士、各群众团体、各界代表等39人。出席会议的少数民族占委员总数的92.2%。会议号召全体委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祖国统一的言行。会议通过民主协商,选举政协博乐县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0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县政协会议一般都在县人民代表大会前一天开幕。县政协委员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县政协主要人选等重要议题都在县政协会上讨论和民主协商。政协对实施宪法、执行法令、贯彻各项政策方面起到了监督作用。
  1965年11月24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历时6天。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有各党派和民族上层人士、宗教人士、各群众团体、各界代表共34人,出席会议的少数民族委员占总数的88.3%。会议通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政协博乐县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0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推荐1名县政协委员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员,推荐3名政协委员为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会员,其中1名为委员。推荐2名委员担任自治区政协委员,1名委员为自治区工商联委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博乐县经过拨乱反正,党的统一战线、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政协组织得到恢复发展。
  1980年6月20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历时7天。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有各党派、民族上层人士、宗教人士、各群众团体、各界代表38人。会议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至五次中央全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精神,经过民主协商,选举产生政协博乐县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1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4人。
  1982年2月20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历时9天。听取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增补7名委员。
  1983年3月14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历时6天。学习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博乐县推荐的州政协委员名单。
  1984年8月21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历时5天。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有各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民族上层人士、宗教人士、群众团体、各界代表、台属、归侨等76人,特邀人士6人,少数民族委员占总数的80.2%。会议通过民主协商,选出政协博乐县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4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5人。成立学习、提案工作2个委员会和农牧科技、文教卫生、工商财贸、法制、民族宗教5个工作组。
  1985年8月1日,召开政协博乐县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历时3天。会议传达政协博州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精神,共收到委员提案79件,计82条。
  县政协自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凡是县(市)有关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和统一战线中的问题,都经过县(市)政协委员民主协商。政协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各族各界人民群众为本市“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