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赛里木湖名考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博乐市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6855
颗粒名称: (二)赛里木湖名考释
分类号: I207;C55;I267
页数: 1
页码: 64-64
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有诗云:“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这乳海就是博尔塔拉赛里木湖。亚美尼亚乞剌可思·刚扎克赛著《海屯行纪》:“他们进人突厥地(j’ayk’astan),从那里,他们进了向额果波鲁(eygop’oyug)和丁柯八星(Dingabalax)普剌(p’ulad);经苏特库耳(sutk’ol)即乳海,他们抵达阿罗里(Alualox)和亦剌八星(llabalex)。
关键词: 博尔塔拉河 西游记 唐太宗李世民 赛里木湖 蒙古语

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有诗云:“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这乳海就是博尔塔拉赛里木湖。亚美尼亚乞剌可思·刚扎克赛著《海屯行纪》:“他们进人突厥地(j’ayk’astan),从那里,他们进了向额果波鲁(eygop’oyug)和丁柯八星(Dingabalax)普剌(p’ulad);经苏特库耳(sutk’ol)即乳海,他们抵达阿罗里(Alualox)和亦剌八星(llabalex)。”学术界认为丁柯八里,即精河城,普剌位于赛里木湖与精河之间的博尔塔拉河流域,苏忒库耳,应是耶律楚材《西游记》所记不剌城南阴山顶上的圆池。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称其为“天池”。“苏特”是突厥语,意为“乳”,“库耳”是“湖”。它或许就是北亚民族中传说的乳湖。
  清乾隆四十年(1775)格捧额著《伊江汇览》,第一次出现赛里木诺尔之名。乾隆四十七年(1782)《皇舆西域图志》写作察干赛里木淖尔。嘉庆十年(1805)祁韵士路过时,亦呼为赛里木诺尔。道光三年(1823)成书的徐松《西域水道记》写作赛喇木淖尔。“察干”,蒙古语为“白色”之意,“赛里木”、“赛喇木”,蒙古语为“平静”之意,“诺尔”、“淖尔”即“湖”。清朝著名文学家兼方志学家洪亮吉译为“净海”,著有《净海赞》一篇。本世纪80年代地名普查时,汉语规范译名为赛里木湖。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博乐市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志上限追溯至1764年,下限断于1985年,介绍了博乐市的建置、沿革;地方组织、群众团体;城乡建设、农林牧业、工业、经济;文教、广播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