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业气象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5851
颗粒名称: 三、农业气象站
分类号: P4;F426;D92
页数: 2
页码: 236-237
摘要: 成立于1965年,当年11月1日正式开展团农业地面气象观测预报工作,为团农牧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干扰破坏,气象预报工作一度中断,无完整气象资料。自80年代起,气象预报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积累了较完整的气象资料。气象站观测项目有气温、湿度、气压、风力、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降雪、冻土、日照、地温、物候等14项,预报每天天气变化,对灾害性天气作重点预报,并送呈团领导为指挥生产决策服务。
关键词: 气象预报工作 气象资料 伊犁地区 气象站 气象员

内容

成立于1965年,当年11月1日正式开展团农业地面气象观测预报工作,为团农牧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干扰破坏,气象预报工作一度中断,无完整气象资料。自80年代起,气象预报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积累了较完整的气象资料。气象站观测项目有气温、湿度、气压、风力、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降雪、冻土、日照、地温、物候等14项,预报每天天气变化,对灾害性天气作重点预报,并送呈团领导为指挥生产决策服务。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达92%,长期气象预报准确率为75%。
  从1990年起,气象站又承担了人工影响天气、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雹云测报、确定作业方案,并指挥调度高炮进行人工防雹降雨作业,取得明显成效。1990~1996年,防雹队共成功防雹50余次,发射防雹弹2104发,减少农牧业经济损失约540万元。
  气象站成立后归属团生产科(原农牧股)领导,1975~1982年归伊犁地区气象局领导,1982年后重归团生产科领导。气象员董兆通自1965年起一直在气象站工作,现职称为气象工程师,李子健、史淑兰、庞建新先后任气象员。
  1978年5月,气象站受到伊犁地区气象局通报表扬,1982年4月27日董兆通撰写的论文《云向速与天气关系观测经验介绍》获伊犁州气象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2

本志记述六十五团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体现改革精神,反映六十五团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