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5441
颗粒名称: 一、农牧业
分类号: F326;S512;F426
页数: 1
页码: 69-69
摘要: 自1958年建场以来,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发展农牧业,农牧业始终是农场的支柱性产业。1958~1980年,每年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其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1958~1966年的9年中,农场始终坚持以农业为主、以粮为纲的经营方针。
关键词: 提高到 畜牧业 粮食作物 冬小麦 清水河

内容

自1958年建场以来,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发展农牧业,农牧业始终是农场的支柱性产业。1958~1980年,每年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0%以上,主要是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等,其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最大。1958~1966年的9年中,农场始终坚持以农业为主、以粮为纲的经营方针。9年中,全场土地耕种面积由1958年建场时的28673亩扩大到44918亩;粮食作物总产量由1958年的392.2万公斤提高到972.5万公斤;冬小麦由127万公斤提高到375万公斤;烟叶由11万公斤提高到64万公斤,其中1962年达到158.8万公斤。各类农作物的亩产水平也在逐年提高,粮食作物亩产由1958年的亩产207公斤提高到338公斤,其中冬小麦由247公斤提高到292公斤、玉米由282公斤提高到638公斤。9年中,清水河农场共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650多万公斤,上缴纯利润325.08万元。
  农场的畜牧业完全是白手起家逐年发展起来的,建场初期,就确定了农牧并举的方针,农场花钱从地方买来牛、羊、马,派专人放养,以滚雪球的方式发展扩大。到1966年,农场各类牲畜存栏数达8114头。畜牧业的发展既给人们提供了肉、蛋、奶,又给农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农家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动的格局。
  “文化大革命”前的9年(1958~1966年),是清水河农场发展较快的时期,9年中农场连续被评为农四师、兵团、自治区、中央农垦部的“先进国营农场”,解放军总政治部领导、兵团领导和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等先后来农场视察、访问,“八一”电影制片厂“绿洲凯歌”摄制组也曾来场拍摄纪录片。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02

本志记述六十五团的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体现改革精神,反映六十五团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