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电子信息化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和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4369
颗粒名称: 第十七章 电子信息化建设
分类号: F832;F426;F830
页数: 9
页码: 370-378
摘要: 和硕县农村信用社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整合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12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996~2000年为第一阶段,电子技术开始应用,金融业务由简单原始的手工操作逐步过渡到应用电子设备处理,应用领域主要局限于储蓄、对公存款等计算业务,其方便、准确、快速的特点使之迅速替代原有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改变了一把算盘、一支笔、一本账的传统金融计算形象。
关键词: 电子技术 的应用 农村信用社 金融业 和硕县

内容

和硕县农村信用社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整合的历程。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12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996~2000年为第一阶段,电子技术开始应用,金融业务由简单原始的手工操作逐步过渡到应用电子设备处理,应用领域主要局限于储蓄、对公存款等计算业务,其方便、准确、快速的特点使之迅速替代原有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改变了一把算盘、一支笔、一本账的传统金融计算形象。2000~2006年为第二阶段。电子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和硕县信用社的主要业务系统逐步走上电子化、网络化轨道。应用领域在前台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其他各项业务。同时,拓展以代理业务为主的银企互联、本地电话银行业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化。2006~2012年为第三阶段,主要特征是金融业务的全面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的整合趋势。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办理和风险防范创造了条件。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普及,中间业务得到迅速发展,金融电子化和集约化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在较大程度上推动金融业的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和硕县农村信用社在电子技术的应用上瞄准商业银行和公共需求,加大投入,开办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异地通存通兑等新兴业务,为社会各界和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快捷准确的金融服务和更多的比较选择,改变了农村信用社以往的传统形象,使农村信用社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样,站在同一平台上,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创新和发展。
  2008年,县联社增强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开办玉卡(借记卡)新业务。2009年,累计发卡7997张。至2012年末,累计发卡2.06万张。

知识出处

和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和硕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和硕县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和硕地区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