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独目人山谷 秘域青河》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975
颗粒名称: 西征古道
分类号: I267;K247;C55
页数: 5
页码: 98-102
摘要: 进入三道海子山谷道路,从路基及轮廓上看,这应是一条古道。今天的山间简易公路是在古道轮廓的基础上修建的,崎岖不平,颠簸异常。
关键词: 长春真人 烽火台 阿尔泰山 成吉思汗 邱处机

内容

进入三道海子山谷道路,从路基及轮廓上看,这应是一条古道。今天的山间简易公路是在古道轮廓的基础上修建的,崎岖不平,颠簸异常。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蒙古部落首领铁木真称“成吉思汗”,率军从漠北草原经今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翻越杭爱山,从阿勒泰进入新疆北部,在白骨甸(今青河县南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大破乃蛮军。
  《亲征录》记载成吉思汗征战路线有4条,其中有两条途经县境。其一由科布多南下,经比斯孜达坂沿布尔根河(青河县境内)转西行,往南到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其二是沿龙骨河(县境内乌伦古河)西行,到乞则里八寺海,经哈巴河到台罕脑儿(今哈萨克斯坦斋)。
  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长春真人邱处机在登州栖霞(今山东蓬莱县)接受成吉思汗行使刘仲禄的邀请,偕弟子18人由宜德(今河北宜乃蛮:乃蛮部的历史很久远,是古代突厥诸部之一。辽金时,乃蛮部与古代突厥诸部一样,游牧迁徙。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是大阿勒台、哈喇和林、可可雷昔剌思山和阔阔也儿的石山等。乃蛮与乞儿吉思、克烈、畏兀儿为邻(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中译本第224页)。公元1204年,在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之后,乃蛮王太阳汗联合篾儿乞惕部和脱黑脱阿札答兰部的札木合等,策划攻打成吉思汗部。由于有人告密,成吉思汗先发制人,突然袭击,将乃蛮部、篾儿乞惕部击溃,太阳汗被杀。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又突然袭击乃蛮不亦鲁黑汗。乃蛮部毫无准备,不亦鲁黑汗被擒,领地被占,部众四散,有不少逃至额尔齐斯河流域和别失八里等地,这些乃蛮部后来都融合到哈萨克族中。北县)启行出塞。先至镇海城(科布多城前身),再南行过阿尔泰山。这里是传统牧道本无车道,据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派军士开凿成道。现青河县三道海子山口驿道遗迹尚在,道宽20余米,成形道路15公里。
  邱处机西行道路,是传统的隋唐以来的丝路北道。去时路线为:漠北——阿尔泰山——北庭——博乐——伊犁——中亚。回时略有不同:博乐——业瞒城(史载叶密立今额敏县)——乞则里八寺海——错木辇(今布尔根河),后东北行。这段路线在蒙古时期是十分畅通的。
  《北使记》记乌古孙仲端出使蒙古事迹。第一次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乌古孙仲端持国书前往蒙古汗庭求和。第二次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10月,他又奉命再度请求蒙古大军罢兵,被成吉思汗断然拒绝。两次出使的路线为从金国北行到和林,经蒙古境内西行转南过阿尔泰山——乌伦古河——白骨甸(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青河境)——别失八里,然后西行,这条路线和耶律楚材、长春真人西行路线基本相同。
  《西使记》记常德西使的路线,从哈剌和林启程,越阿尔泰山和错木辇(今布尔根河)、龙骨河(今乌伦古河)沿河西行到由河潴积而成的乞则里八寺(史载又作乞则泐巴失海,即今乌伦古湖)以此向西南行达业瞒城,再经罗城(今博乐市),至阿里麻里(今伊宁市)而至中亚、西亚。
  邱处机(公元1148年~1227年):或作丘处机。字通密,“北七真”之一,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19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仙逝后,他曾先后在陕西磻西和龙门苦修达十三年。穴居、乞食、日携一蓑,人称“蓑衣先生”。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七月于白云观处顺堂(今改名“丘祖殿”)仙逝,现白云观尚有其遗骨埋葬处。飞生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邱处机对全真道大行天下并绵延至今,甚至对整个道教的发展,起了莫大的影响。在中国道教史上,也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修炼、传承他的教理、思想为主的门人派别称为全真南无派,简称南无派(一说全真道龙门派是他生前已创)。邱处机曾于大定廿八年(公元1188年)受金世宗召见,遂名声大振;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请命招安山东义军杨安儿成功,深受当时各朝廷的器重。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居莱州(今山东掖县)昊天观,南宋及金朝先后遣使相召,皆不应诏。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元太祖遣使臣刘仲禄召之,翌年(公元1220年)与十八名弟子同往西域,一行由莱州出发,行程万里,历时二年,到达西域大雪山见成吉思汗劝以戒杀。被尊为“神仙”,赐爵“大宗师”,掌管天下宗教。元太祖十九年(公元1224年)返归燕京,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掌管天下道教,诏免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于是道士云集。遂在南京设立八教会并宫观设坛作醮,从而大昌全真教。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赐邱祖金虎牌主领道教。
  想当初,“成吉思汗六度金山”,数十万西征大军和宫帐大车,从这里通过一直横扫到里海北岸。
  成吉思汗西征的起因是由于蒙古使臣被花剌子模官吏杀害,成吉思汗不能忍受这种侮辱而引起的战争。而西征的结果是使从蒙古的土拉河到里海北的伏尔加河,这个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从此并入蒙古帝国版图。
  成吉思汗从动身西征起,便采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站”。西征时带去大批汉族工匠,沿途劈山开路。据曾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的《西游录》记载:“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天兵大举西伐,道过金山(阿尔泰山)。时方盛夏,山峰飞雪,积冰千尺许,上命斫冰为道以度师。”《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也记载:“其山(阿尔泰山),深谷长坂,东不可行。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乃命百骑挽绳悬辕以下,缚轮以下。约行四程,连度五岭。”
  青河县有大小4座烽火台:北有克尔根烽火台、东有卡腾烽火台、南有阿尔腾烽火台和扎克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均为成吉思汗西征时所建,是当时传递情报的重要军事设施。站在烽火台上,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它们互为联络,形成巨大的有效控制区。可以想见,那时只要有一处烽火台升起烽火,立刻所有的烽火台都会狼烟滚滚而起。
  在靠近中蒙边界的三道海子附近,山上有一条古栈道,长2000余米,宽处可达3米,路的一侧是海拔3000余米的雪峰,另一侧是悬崖绝壁。相传这条古栈道也为成吉思汗所开。青河县在阿尔泰山的东南麓,是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进入新疆的第一个县境。相传,这条路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乃蛮部落时所开。当大军来到阿尔泰山下,突然被眼前高耸入云的大山所阻,成吉思汗当机立断,命令将士在此开山辟路。将士们经过数天艰苦奋斗,终于凿通一条宽阔的山路,打开了蒙古进入新疆以西的通道。为了庆祝这一胜利,成吉思汗将这条路命名为“卡增达坂”,蒙语即为“宽阔的山路”。于是,侧旁的山也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卡增达坂山。当时,还在山路旁路边的一棵大树上挂上一个铸有蒙古、汉两种文字的大钟。钟文的大意是:“成吉思汗西征之路,过往行人下马敲钟。据传此钟声音洪亮,数公里外都能听到它的声音。古钟在1928年丢失了。曾随成吉思汗西征的长春真人邱处机,其弟子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亦有记载。今天,卡增达坂凿石劈山,伐薪斫岩的痕迹虽历经风霜雪雨700余年,荒草漫漫,尘沙淹没,但宽阔的栈道仍清晰可见,犹如大书于崇山峻岭中遒劲的一笔。

知识出处

独目人山谷 秘域青河

《独目人山谷 秘域青河》

出版者:外文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是亲历考察者的记述和破解青河神秘文化的撰述。内容包括:神秘山谷和神秘青河、暮然撞见独目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部族墓地、蒙元遗迹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