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源头的“镇山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喀纳斯传说》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859
颗粒名称: 额尔齐斯河源头的“镇山钟”
分类号: I267;G634;F326
页数: 7
页码: 71-77
摘要: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东段南麓,自可可托海的齐格尔台达坂的发源,到注入斋桑湖,最后流入北冰洋,干流总长近3000公里。在这条我国惟一一条自东向西流向的大河两岸,丰沛的降水,丛茂的广阔牧场草原,哺育了众多的民族,也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关键词: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 伴随着 额尔齐斯河 穆天子

内容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东段南麓,自可可托海的齐格尔台达坂的发源,到注入斋桑湖,最后流入北冰洋,干流总长近3000公里。在这条我国惟一一条自东向西流向的大河两岸,丰沛的降水,丛茂的广阔牧场草原,哺育了众多的民族,也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进入富蕴县可可托海的山中,在额尔齐斯河源头上,有一只外形酷似铜钟的巨石,它紧扣在阿尔泰山的冰川之下,由于它的独特的外形,被当地的民族称为额河的“镇山钟”。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富有神奇的传说,在广袤的阿尔泰山大草原上,被一代又一代的阿肯们弹唱地广为流传着。
  数千年前,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牧场上,牛羊成群散落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如同天上的星罗棋布一样,白色的毡帐里,居住着勤劳的哈萨克、蒙古族牧民,他们在春天到来、秋天丰收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用嘹亮的歌喉,唱起悠扬而幸福的歌声。在潺缓流淌的河畔,伴随着漫山遍野的绿色牧草,鲜花开满了山陵,人民安洋自足,真是一派“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幸福生活场面。
  然而,有一年春天,正当鲜花绽开、牧场初绿的时候,一向温顺的额尔齐斯河突然洪水泛滥了起来大片的草场被无情的洪水淹没了,到处是被冲毁的田地和冲倒的村庄,到处是惊慌哀鸣的畜群和带着家人向外逃难的人民。
  在额尔齐斯河两岸,居住着阿尔塔拉部落,他们以牛羊皮畜产品换取商队的食盐、茶叶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没料到突然遭遇了洪水的侵袭。他们在酋长阿哈拉的带领下,心情沉重地拆卸下被洪水湿透的帐篷,收拢起惊慌不安到处乱跑的畜群,唤回自己忐忑不安的孩子和妇女,从曾经幸福的故土家园被迫赶着牛羊,驮着毡帐向地势高的坡地迁徙着。
  很多天过去了,伴随着人们的不安清绪,洪水不但没有减弱,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凶猛了,一队队牧民被迫在洪水的追迫下,一次次搬迁一天天地远离自己的家园。望着被浑浊的洪水淹没、冲毁的家园,听着牧民们失去家园后低垂的哭泣声,看着身后一天天减少的牧场和日益衰弱的牧群,酋长阿哈拉的心中充满了忧愁。他的歌声也失去了往日的甜蜜,他的笑容也失去了过去的魅力;他的亲人们,他的臣民也在充满着哀伤的日子里,用期盼的目光注视着他,并在一次次无情的洪水前,一天天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派出了自己部落中勇敢的壮士,沿着河流溯源而上,寻找整个部落新的栖息地,寻找他们新的家园和牧场。伴随着日复一日的日出日落,一天天过去了,派出的壮士没有一人回来;一天天过去了,洪水没有丝毫的减退,反而一天天肆无忌惮地爬上了牧民和畜群居住的高坡。于是,他和部落的老人们商量后,毅然决定,亲自带人查看河水的源头。
  这是一条布满了冰峰的大山,千里延绵的雪达坂经过太阳的融化,一条条小溪汇成细水,注入到额尔齐斯河中,这就是河水的源头。美丽的山峰下无数的森林郁郁葱葱。但是在这个地方的山谷深处,放眼望去却有一片乌黑的云层,它浓厚地聚集着,笼罩在河水的上空久久不散。
  原来,这里来了一个相貌狰狞丑陋的妖人。他不但自己有着法力无边的妖术,能呼风唤雨,幻化人形,而且还养着一条力大无比的河兽。这条河兽有无数的胳膊,并且浑身长满了坚硬的铠甲,丑陋的面孔上长着一对凸出的眼睛,贪婪的大嘴露出尖尖的獠牙;它也能呼风唤云,遮天蔽日。它在妖人的蛊惑下,每天做18次法术,每次都能融化山巅终年的积雪,伴随着锋利刺骨的阴风邪气,让人不寒而栗,而且常常杀死靠近它身边的人和牲畜,以致无数的猎人都惨死在它的手下。每天它总是恣意挥舞着无数的长满毛刺的手臂,将清清的河水搅动成一片浑浊,形成了惊涛巨浪。
  这个妖人有一对阴沉的眼睛,注视东西时总是闪出一道道寒光:他头顶尖尖的金冠,身披黑色的长袍,血盆的大嘴里,透露着食人成性的冷酷。他和他养的怪兽,每天需要吃掉九九八十一只绵羊,每个月要吃掉9个童男、9个童女,每年吃掉1800头黄牛。凡是在他们走过的地方,经常血流成河;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里,每天都充满了久久不散的血腥味道;以致使居住在这里和附近的牧人们,不得不丢弃财产和房屋远走他乡,躲避妖人和河兽的残杀。
  这里居住的牧人们,过去一直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人们在安详知足的日子里,用嘹亮的歌声和甜美的笑声打发着幸福的岁月。自从这个妖人和他的巨兽来到这里之后,一切都变成了暗无天日的地狱。牧人们进行的一百次抗争失败了,牧人们一千次的反抗被妖人压了下来。这些反抗的牧人们被妖人变成河边的岩石,一群一群、一片一片的石头人,愤怒地伫立在河边和草原上等待妖人每天的吞食。
  阿哈拉听到了牧民们哭诉后,心中十分愤怒,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打败这个危害四方的妖人,消灭他的巨兽,来解救被欺凌的牧人们,解救被化成岩石的男人们。
  伴随着太阳的升起、落下,伴随着星星的闪亮和消逝,伴随着草原上牧草的枯黄和碧绿,阿哈拉身着坚硬的牛皮铠甲,用利刃长箭不断地与这个妖人进行着一次次的战斗。但每次战斗都没有能够杀死这个兴风作浪的妖人,相反,每次战斗都使他损失不少年轻的壮士,而且也使他伤痕累累,受尽了无法言语的创痛。在无数次无望的、势力悬殊的战斗中,他们感到了失败的无奈。
  有一天清晨,太阳的霞光洒满了阿勒泰草原,美丽的云彩在天空中自由地行走着,突然,天空中一片金光闪耀,草原上的牧人们顿时欢腾起来。
  原来,周穆天子坐着8匹天马驾驭着的彩车巡视西域了。这个主管西城的统治者每年都要出游他的疆土一次。他在无数锦衣卫士的护拥下,神采奕奕地用目光扫视立在脚下的大片土地,并不时与身边的壮士交谈着他的喜悦之情。
  当看到阿尔泰山脉的时候,他的心情一下子激动了起来。这是他出生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欢乐的童年。皑皑的雪峰在他的脚下闪着银色的波光,碧绿如海的森林在他的目光里是那样的亲切而熟悉,大片的牧场和草原让他顿时心旷神怡。
  突然,在阿尔泰山间,有一条灰色的河流闪着不祥的黑气,它时而冲涮着,时而呜咽着,并隐约地听到时断时续的撕杀声和哀鸣声。于是他命令身边的卫士降下高度,他要仔细地看看究竟。
  他看到一个身体高大的酋长,带领着一队牧人正与一个面貌丑陋的妖人在进行着一场战斗。酋长浑身血如泉涌,仍挥动着长剑奋力地厮杀着;妖人却口吐黑烟用法术一次次打败勇敢的牧人们的进攻,河中的巨兽挥动着无数的胳膊一次次搅动着,将浑浊的河水引向河的两岸,淹没了大片的良田和村庄。看到这个情形,他感到非常的震怒。
  于是,他打开身边一个宝匣,抽出一把闪着光芒的长剑,用手中的宝剑指向那个洋洋得意的妖人,一道金光发出耀目的弧线向地面射去。金光闪过之后,这个妖人立刻化成了一团烟雾,在一片大山的岩石里消失了,不一会儿,又化成了一条细细的泉水流入了额尔齐斯河中。
  河中的巨兽仍在兴风作浪,它不停地把滔天的巨浪,铺天盖地地盖向进攻的牧人们。
  妖人消失了。周穆天子看到巨兽仍在作恶,他非常生气地从腰上取下一个小铜钟,一阵巨响后,便向着巨兽的身上轻轻一掷。
  顿时,滔天的洪水退却了,露出了大片大片的牧场草地,河水立刻变得清澈了起来。巨兽被压在了铜钟下。立在河边的石头人群也立刻恢复了原形,与他们的亲人们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了起来。
  人间一片欢腾,在河的源头,突兀地耸起了一座巨大的神山,这个神山如同一个巨型的铜钟,倒扣着静静地耸立在额尔齐斯河的源头。
  阿哈拉酋长和周围的牧民们,在周穆天子的帮助下终于制服了作恶的妖人和河兽,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生长的草原,在额尔齐斯河畔的广阔草原上,过着与过去同样幸福的生活。
  只是在这条河的源头,多了一座钟型的巨峰,它的下面永远镇压着一头巨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镇山钟的外部保留着一个巨大的指细,这个指细就是当年周穆天子亲手摘下钟时因用力留下的痕迹。

知识出处

喀纳斯传说

《喀纳斯传说》

出版者: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新疆电子出版社

出版地:2004

本书收录流传在喀纳斯地区的民间传说故事30篇,从文化角度介绍喀纳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