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 锦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801
颗粒名称: 织金 锦袄
分类号: F127;F124;F426
页数: 1
页码: 102-102
摘要: 1970年,在乌鲁木齐70千米处盐湖一座山梁上,一号古墓中出土了一件织金锦袄,据科学测定为元代文物。这件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新疆元代经济状况和织造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 织金锦 织造技术 线显示 蒙古族妇女 乌鲁木齐

内容

1970年,在乌鲁木齐70千米处盐湖一座山梁上,一号古墓中出土了一件织金锦袄,据科学测定为元代文物。这件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新疆元代经济状况和织造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织金锦袄长124厘米,袖长94厘米,腰围88厘米。以平纹组织的米黄色油绢作面,粗白棉布衬里,袖窄长,腰部细束,腰部钉有丝绒构成的瓣线30道,腰的右侧每两摆瓣线并合成一摆,有一绒作装饰。袖口、领肩、底襟及开叉部分以织金锦作边饰,织有片金和然金两种。前者的纬线以片金和彩色棉线显示花朵,又以开光为主体,穿枝莲补充其间,花纹遍衣,线条流畅,图案别致精巧,典雅中显得绚丽辉煌。后襟的纬线以金线显示花纹,明显用的是一个佛教人物形象,修眉大眼,隆鼻小口,脸形略长,头戴宝冠,自肩至冠后有背光。
  织金锦袄的出土,说明元代生活衣物的制作甚为豪华精致。它既有蒙古族妇女制工的痕迹,也有汉族工匠织锦技术的底蕴,还有新疆少数民族手工艺匠人镶嵌技术的套路。它的缝制工艺渊源有如此明显的融合,充分说明了元代蒙古西征后,有大批蒙古族妇女和大批汉人的能工巧匠,以及新疆各族人民中具有精湛技艺的衣饰手工业的生产匠人、汉蒙工匠从大都征召到汗帐麾下,和当地工匠结合从事缝制衣饰的手工艺制作。再加上生产的过程中,蒙古族工匠头目和显贵的督导,使新疆元代的手工缝制衣饰和织造技术达到较高的水平。
  元代织金锦袄的发现,表明了元代乌鲁木齐衣着文化十分繁荣,并为探讨元代乌鲁木齐地区经济发展、社会风貌、民俗风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乌鲁木齐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主要记录了乌鲁木齐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胜地、特色饮食、流行工艺、历史文化、文物集锦、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城市交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