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785
颗粒名称: 《阅微草堂笔记》
分类号: G633;I207;F426
页数: 1
页码: 84-84
摘要: 清朝一代才子纪晓岚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被贬官流放至乌鲁木齐。他把自己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写就的一部散文集,命名为《阅微草堂笔记》。
关键词: 散文语言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 风土人情 乌鲁木齐

内容

清朝一代才子纪晓岚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被贬官流放至乌鲁木齐。他把自己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写就的一部散文集,命名为《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共24卷,全文45万字。内有《滦阳消复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书中每一卷都记载了乌鲁木齐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风物秩事,这些笔记散文篇幅精练,文字隽永。鲁迅先生曾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有人称《阅微草堂笔记》是我国第一部长篇散文集,说纪晓岚在乌鲁木齐吸收了世界四大文明之精华,开创了我国散文的一世之风。
  纪晓岚的散文语言简洁、鲜明、生动。他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古代语词,又善于吸收民间和各少数民族的口语,创造了一种新奇的散文语言。他的这些散文语言语汇精练丰富,组词遣词文从字顺,使文章摇曳生姿,读后过目不忘。
  《阅微草堂笔记》善于巧用散文抒情,以真实的感情抒写了委婉曲折的风土人情。表现动人哀感、长歌当哭是纪事散文的又一特色。他叙事多用对比,借题发挥成了一种随事而异的杂文感慨议论。如:“有卫拉特女,为乌鲁木齐民间妇,数年而寡,妇故有姿首。媒妁日叩其门,妇谢曰:嫁则必嫁,然夫死无子,翁已老,我去将谁依。请侍养翁事毕,然后议。有欲入赘其家代养其翁者。女又谢曰,男子性情不可必,万一与翁不相安,悔且无及,亦不可。苦操作,翁温饱安乐,竟胜于有子时。越六七年,翁已寿终,营葬毕,始痛哭别墓,易彩服升车去。”这些记事简短明快,富于转折变化,十分饱满地表达一种少数民族的真情。
  《阅微草堂笔记》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创造生动优美的形象,往往以适当的裁剪和具体的描写,就能形成一种散文的典型化。如:“乌鲁木齐泉甘土沃,虽花草亦皆繁盛,江西蜡五色皆备,朵若巨杯,瓣葳蕤如洋菊,虞美人花大如芍药。大学士温公以仓场待郎出镇时,阶前虞美人一丛,忽变异色,瓣浑红如丹砂,心则浓绿如鹦鹉,映日灼灼有光,以金星隐耀,虽画工设色不能及。”有人曾认为中国没有长篇散文,近年来人们才清醒地认识了《阅微草堂笔记》。

知识出处

乌鲁木齐风物录

《乌鲁木齐风物录》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地:2006

本书主要记录了乌鲁木齐的山川风光、名胜古迹、文化胜地、特色饮食、流行工艺、历史文化、文物集锦、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城市交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