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人之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疆奥秘(下)》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412
颗粒名称: 小毛人之谜
分类号: G634;G624;I267
页数: 9
页码: 49-57
摘要: 关于野人的传说新疆就有好几个版本,新疆科学家袁国映和袁磊就曾经考察过巴尔鲁克山的小毛人。巴尔鲁克山位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和托里县境内,阿拉山口北侧,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山脉,山脉的西部尽头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分界线,至今很多地方保持了近乎完整的原始风貌。它的汉语意为“富饶、富足,无所不有”的意思。巴尔鲁克山山体并不高大,其主峰孔塔坎普峰海拔仅3252米,但山势陡峭,相对海拔并不低。
关键词: 吐尔逊 水库管理 哈萨克斯坦 裕民县 巴尔鲁克山

内容

关于野人的传说新疆就有好几个版本,新疆科学家袁国映和袁磊就曾经考察过巴尔鲁克山的小毛人。巴尔鲁克山位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和托里县境内,阿拉山口北侧,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山脉,山脉的西部尽头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分界线,至今很多地方保持了近乎完整的原始风貌。它的汉语意为“富饶、富足,无所不有”的意思。巴尔鲁克山山体并不高大,其主峰孔塔坎普峰海拔仅3252米,但山势陡峭,相对海拔并不低。山脚下的塔斯特河和布尔干河,是两条外流河,分别从两个方向向西流淌,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布尔干河谷因为高山环抱,人迹罕至,以其神秘而著称,被当地人称为“英雄谷”。在20世纪70年代初因中苏边界战争而出名。巴尔鲁克山还出了个名人,那就是山下裕民县的哈萨克族爱国人士巴什拜·乔拉克。在抗美援朝时,中国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曾捐赠了一架战斗机,而同时新疆裕民县的巴什拜·乔拉克也捐赠了一架战斗机则鲜为人知。此外,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还捐赠过500匹配齐了鞍具的战马,用于打击法西斯侵略者。他还亲自繁育了有名的良种绵羊巴什拜羊,为新疆的畜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进入21世纪,因为一首嘹亮的《小白杨》的军歌传遍了全国各地,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就诞生在号称西北第一哨的小白杨哨所,而小白杨边防哨所就在巴尔鲁克山上。
  为守卫国土捐躯的兵团战士孙龙珍烈士的墓地也在巴尔鲁克山山脚下,当年,她是为了保卫国家领土牺牲的。据说,根据新签署的边境协议,中国的边境在这里向西推进了10千米(如今,她为此战斗的那块土地已经牢牢地划在中国版图之内)。
  白桦、山杨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染得山坡一片片金黄。西望远处,位于哈萨克斯坦宽阔的阿拉湖,开阔的湖面烟波浩淼,在广袤的丘陵草原间,反射着夕阳金光闪闪,这里真是个迷人的风景旅游区。
  看来,巴尔鲁克山还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而巴尔鲁克山大头小毛人的发现,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2004年10月1日,好天气。为了考察小野人,新疆科学家袁国映和袁磊租了一辆三菱越野赛车,带上摄像机、照相机、夜视红外望远镜及帐篷、睡袋等,来到了巴尔鲁克山下的裕民县。
  汽车停在城南的一排平房前,一开院门就看到院中一捆已刷了红油漆的帐篷杆子,有四五十根。没错,这就是哈萨克族木工吐尔逊的家,他是小毛人的第一见证人。袁国映看到这些木杆的根部用刀砍成了尖锥形。
  袁国映请吐尔逊坐在小凳子上,拿着砍刀拍了几张照片。他们约好,第二天同去发现小毛人的塔斯特山谷。
  当晚他们来到巴尔鲁克山上一个部队的营房,这里离塔斯特水库约24千米,3年前发现小毛人的地点就在那座水库的上游。袁国映看着夕阳下的巴尔鲁克山,期望第二天有所收获。
  10月2日,又是个晴天,裕民县旅游局副局长艾斯哈尔带着吐尔逊、萨拉乔和旅游区王经理早早来到了部队营房,两辆车一起前往,穿过丘陵草原,进入了塔斯特河谷。
  这里是塔城地区有名的巴尔鲁克山风景旅游区,河谷中高大的密叶杨、桦树密布。沿河而上,峡谷口出现了一座水坝,约3万平方米,一池清澈的碧蓝色湖水出现在眼前,衬托着山谷中的森林,真有些九寨沟的风貌。
  越野车缓慢前进。水库上游有两条支沟,车涉水过河,开向北部支沟,爬上平坦的河滩,行了不到2千米,只见宽阔的河滩中部、河边出现了几丛三五米高的柳树,每丛有数十株,有手指或手腕粗。
  下了车,吐尔逊指着靠西的一丛柳树,说这就是当年看到小毛人的地方。他又指着西面约150米的树丛和几株杨树说:“就在1997年4月的一天,从那儿看到一丛柳树上,面对面坐着两个身高大约一米,五六岁般大的孩子,头很大,棕黑色,还摆动着悬空的两条小腿。当时我以为是水库管理员或是附近一家牧民的孩子在玩耍,就没有在意。”吐尔逊不会汉语,艾斯哈尔作翻译。
  吐尔逊是一个以做帐篷杆为生的木匠。他有父辈传下来的一把小镰刀,带有锯齿,十分锋利,是他的传家工具,用起来非常方便,是他的心爱之物。有一天,他砍完木头,放下镰刀拿起另一工具去干活。半小时后,他去取镰刀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最初他还以为是水库管理员拿去用了或是附近牧民的孩子拿去玩耍了,他也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到心上,反正他们是要还回来的。
  吐尔逊收工回去后,到了水库管理员戈蒙哈孜家里去找,他说他没有拿那把镰刀。于是,吐尔逊又到附近的几户牧民家去问,结果都说没有拿。这里民风淳朴,别说一把镰刀,就是再贵重的东西也没有人去偷。镰刀到哪里去了他很纳闷。
  第二天,吐尔逊在他干活的地方发现多出了两根柳木杆,皮刮得很光,但下部的断口则是一个方向,很乱。这绝不是他砍的,因为他砍的树杆是从几个方向砍下,树杆是从中间断开的。
  吐尔逊就更加奇怪了。
  到了第三天,吐尔逊又发现多了两根木头,第四天也同样发现多了两根。吐尔逊有些害怕了,因为他曾经听老人们讲过这里出现过野人的故事,当时他还不相信,现在他不得不相信了。于是,他离开了这个地方到下游其他地方干活去了。
  做帐篷杆最好的木头是柳树,它有韧性和弹性,而且够长度,这一带的柳树多,吐尔逊舍不得这个地方,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却发现在洪水冲过的河滩中露出许多根刮掉皮的柳树干,他连挖带捡,共找到六七十根木杆,大多都能用来扎帐篷,砍的刀口与以前的一样,都是从一面砍的。
  “我想这些木杆只能是那小毛人学我砍树的样砍下来的。”吐尔逊说。
  吐尔逊还告诉袁国映,他曾经先后3次看到过小毛人:有一次是两个,有两次是4个。最后一次看到的时间是1999年9月,是4个。那次是从南面低山上和水库管理员戈蒙哈孜一同看到的。
  吐尔逊带着袁国映一行来到一丛柳树中,指着一个被砍掉树干的细树桩说:“你看,这就是小毛人砍树的印迹。”
  “小毛人是在树上飞奔,我在地面沙地周围没有找到他们行走的足迹。”他又对袁国映说。
  袁国映发现附近几丛柳树,有几根手腕粗的树干有被压倒的痕迹,树杈处大多被压裂,有的快要断了,但树枝仍活着。袁国映拿出卫星定位仪,测了这里的位置是北纬45°51′11″,东经82°47′48″,海拔1130米。
  10月3日,是个上好的晴天。袁国映一行一早赶到到水库上游,进入南支沟中考察。汽车行了约5千米,就再也没有可以通行的路了,他们只好步行。这一带是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区,沟中密叶杨有许多老树,长得很高大,有的胸径在1米以上,高近30米。
  五六千米的路程中,袁国映发现多处马鹿和野猪粪便,还有几片被野猪刚拱过的黑土草地。由于牧民和羊群已在9月下山,山沟中很寂静。在接近沟口较为宽阔的河谷中,确有几株树皮发黑的黑木树分散在沟中,那横长的粗树桠,吊起个小孩是可能的。
  他们返回沟口,又进入昨天的北部支沟,在发现小毛人的柳丛附近隐蔽处扎起了帐篷,除留下两个人进行观察外,其他人进入山沟深处。从山梁上望去,层层沟谷中针、阔叶混交林十分浓密,适于野生动物休养生息。但看来北支沟的流水量比南沟的大,河谷也较宽阔,发现小毛人的河谷宽达百米。
  他们原计划在这里至少潜伏一昼夜,以期拍到小毛人的照片,若运气好能活捉一个更好。
  但根据访问,目击者看到小毛人的事都在3年前,近几年已再无影踪,加上根据现场考察的状况,见到小毛人的可能性十分渺茫。他们一直观察到太阳快落山才收兵回营。
  第四天,他们下山。察汗托海牧场的副场长吴学斌也是目击者,他们便来到吴学斌的家。
  “我喜欢打猎。那还是10多年以前的事,我曾看到什么动物在树上行进,速度很快,树枝摆动得很厉害,但因太远,在一二百米以外,什么也没有看清。但那绝对不是豹、熊、马鹿等已知动物。以后听人说发现小毛人,我才想起来,那可能就是它。因为这里没有猴类,其它动物不可能在树枝上跳动。”吴学斌说。
  看来,小毛人的目击者很少。袁国映想,是否小毛人的故事是编造的?但经仔细判断、琢磨和观察,显然目击者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他们讲给袁国映的情形与去年记者访问的基本吻合。据传,哈萨克斯坦也出现过野人,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
  袁国映无法否定小毛人的存在,但目击证人也实在太少了,他们这次考察也没能取得直接的物证,如照片、毛发、足迹或尸骨等。
  另一个问题是,这里没有热带雨林那样浓密高大的树木,小毛人如何能在柳丛和距离那样远的树上飞奔?还有个问题是巴尔鲁克山冬天雪很大,有些地方雪深达1米,那样寒冷的地方小毛人怎样存活?在夏季,这里植被茂盛,有野生植物和果子,也有许多小动物,吃的倒不难找,但冬季它们靠吃什么生存?
  看来巴尔鲁克山大头小毛人之谜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袁国映问萨拉乔,还有没有有关小毛人的事件?萨拉乔说,有个小孩曾被小毛人吊在树上。10月2日下午,袁国映和袁磊在萨拉乔带领下,开车到裕民县附近的一个山沟,过了一条小河,爬上了山坡,来到了一幢土屋前。他们的运气不错,那个孩子正好在家。
  那个孩子叫马尕子·吉汗,今年15岁,他戴着个蓝色鸭舌帽,不会汉语,通过艾斯哈尔翻译知道了袁国映一行的来意,便坐在床边开始说:
  “那还是1999年或是2000年发生的事情,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当时是假期我到我大伯家去玩。他的帐篷就在水库大坝上游的南面支沟中。有一天我去捡柴火,在一株黑木树下,正弯下腰拾木柴,突然有什么东西把我从后面拦腰抱住,然后用我带来的毛绳把我吊到了树上。当时我吓得要命,只看到他的手臂上长满了毛。当时我很害怕,也没有仔细看。过了一会儿,我清醒过来,才大声喊叫救命。过了一会儿,遇到了一个亲戚骑马路过,才把我放下来。他问谁把我吊到了树上,我说是个长满毛的怪物,他说我开玩笑。回去我把这件事告诉我伯父们,他们也都不信,说他们在那里住了许多年,从没有看到什么毛人。”
  袁国映问他:“小毛人是怎样把你吊到树上的?”
  “他把我用绳子从脖子后面勒住,从前面吊起来的,我的脖子都挂破了,痛了很久,还结了疤,过了好多天才好。”

知识出处

新疆奥秘(下)

《新疆奥秘(下)》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地:2011

本书主要介绍了新疆的一些历史文化,包括采玉石人之谜、香妃之谜、小毛人之谜、鬼泣狼嚎魔鬼城和野人之谜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