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湾到塔里木河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1188
颗粒名称: 从渤海湾到塔里木河畔
分类号: K825;D263;F426
页数: 4
页码: 103-106
摘要: 我是1947年元月入伍的山东子弟兵。那是1946年9月,中央军委从三五九旅抽调一批干部,在张仲瀚、曾涤同志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经山西到山东渤海地区执行新旅组建任务。
关键词: 人民解放军 共产党员 张仲瀚 永丰镇 西北野战军

内容

赵海清
  我是1947年元月入伍的山东子弟兵。那是1946年9月,中央军委从三五九旅抽调一批干部,在张仲瀚、曾涤同志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经山西到山东渤海地区执行新旅组建任务。
  为了壮大队伍,征兵工作在山东商河、宁津、临邑、陵县同时展开,当时渤海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如火如荼,翻身农民“打老蒋,保家乡”的热情很高,母送子、妻送郎参军保家乡的场景到处可见。到1947年2月,4个县征集的参军青年农民共有5800多人,同年2月25日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宣告成立。全旅官兵8000余名,张仲瀚任旅长,曾涤任政委,贺盛桂任副旅长,熊晃任副政委,刘鹏任司令部参谋长。新旅组成后,参加了西北野战军组织的十大战役。1949年2月中央军委对人民解放军实行统一编制,独六旅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六师。张仲瀚任师长,曾涤任政委,独六旅十六、十七、十八团编为六师十六、十七、十八团。
  1947年4月,部队在山东庆云县大练兵时,开展了向战斗英雄学习的活动,使部队明确了“为谁而战”、“为谁而练”,提高了部队刻苦练武和勇敢参战的自觉性。
  运安战役以后,全旅从1948年元月开始,由曲沃县东白家村开展以诉苦、“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组织士兵参加曲沃县农民诉苦斗争大会,参观贫富对比展览会,然后在诉苦基础上进行“三查”。通过诉苦运动提高了指战员的阶级觉悟,通过“三查”增强了部队组织纪律性,提高了战斗力。
  西府陇东战役以后,1948年6月,独六旅在韩城开展了评斗志运动,围绕评斗志这个中心,同时进行评指挥,评勇敢作战,重点宣扬了全纵队模范指挥员傅育才的英雄事迹。在正反对比教育中,部队认识到,人民解放军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人民军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觉悟,鼓舞了士气。
  新疆和平解放后,部队在酒泉、玉门休整期间,认真学习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献,并进行了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使全体指战员树立了“永远是一支战斗队,是一支工作队”的思想,为部队进军新疆,执行保卫国防、建设边疆的任务作好了思想准备。
  1947年11月独六旅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扩大人民军队政治影响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部队到宿营地,首先清扫街道院落,部队出发前,首先检查群众纪律,做到“三个不走”,即不完全归还借用群众的东西不走,不赔偿损坏群众的东西不走,不搞好卫生不走。在战争环境中,部队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
  1948年3月,独六旅转战于白水、合阳、乾县至宝鸡一线,这些县份塬高井深,饮水困难。十六团二营首倡“满缸运动”,立即得到全旅的响应。部队一到宿营地,不顾行军疲劳,争先恐后地为群众挑水。仅十六团二营半年内为群众挑水4480担。1949年部队乘胜西进,从渭北平原到陇东高原,部队走到哪里,即把满缸运动开展到那里。在临渭地区,每逢部队战略转移,大批群众自发地跟随部队撤离,形成了群众背敌向我的潮流。
  1949年9月,十七团六连进驻西宁城北10公里处的李家庄,部队在村外挖灶做饭,挖出元宝10个,铜钱10串,当即进村查找土地的主人,将原物如数归还。
  1948年2月(正是农历正月),全旅参加了二纵在晋南地区召开宜瓦战役誓师动员大会,司令员贺龙号召部队渡过黄河去,打到蒋管区解放大西北。誓师动员大会以后,独六旅随三五九旅由禹门口强渡黄河,当晚奉命随二纵主力靠近西野主力,阻击增援宜川之敌(胡宗南之部整编27师及90师)。路真难走,上山磕膝盖,下山礅屁股,不知摔了多少跤,我们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雪地里趴着等着敌人,独六旅也参加了全野战军发动的全面攻击,夺回了枣台卜高地阵地,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全部把敌人消灭了。
  独六旅的十七、十八团协同独四旅攻占任家湾南山制高点包围守敌,这时各兄弟部队先后夺取了敌人各个要点,全野发起总攻,六旅开始多路突击,十八团三营八连连长傅育才率队冲下南山,与五连会合,直插敌人的司令部,俘获整编29军少将参谋处长吴正德,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俘虏若干人。
  1948年11月要执行新的任务,攻打永丰镇之敌76军,开始十六、十七两个团攻克外围东面村敌人431团,全部歼灭。27—28日独六旅十六团配合友邻部队在永丰以南的楼原担任抗击任务,十七、十八团配合兄弟部队打主攻。我们开始包围敌人时,首先挖交通壕,修工事。当时我是二营机枪连四班副班长,班里分工是这样的,一个班12人,班长负责半个班,我负责半个班修工事,我带领几名战士去到村里找木料门板往上送,交通壕走不通,伤员太多,我们就在开阔地往前冲,因为敌人火力打得很猛,我们是拐着弯往前跑,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打着我算你的,打不着算我的,就这样坚持把工事修好开始主攻,首先独六旅的山炮集中对准前沿阵地的寨墙猛轰,打开突破口后,我们重机枪就掩护步兵冲锋,经过几次冲锋,没有冲上去,我们的部队伤亡很大,这个时候王震就给旅长张仲瀚打电话问,你们旅还有没有共产党员,张旅长回答说我就是共产党员,王震说你是共产党员就给我把伙夫、马夫组织起来往里面冲,因为反复几次,我们冲进去,敌人又反扑出来,伤亡太大,几个步兵连死的死,伤的伤,把王司令气坏了,就下达死命令,就是拼到剩一个人也要拼,最后组织所有人员,有旅副参谋长张昱和政治部副主任刘英带队冲上去,解决了战斗,但是两位首长也壮烈牺牲。永丰镇的守敌七十六军军长李日基被活捉了,七十六军被消灭以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很多的马匹都死了,经过了解才知道,是李日基下命令把这些马匹打死的,他害怕解放军得到这些马匹。战斗结束以后,全营集合,只剩下100多人,首长哭得讲话都讲不下去。部队就在永丰镇附近的村子休整,我陪着上士去永丰镇买菜,看到一个镇上的房屋没有一个好的,都被炸得乱七八糟的,那些国民党士兵的尸体、死马都一堆一堆的埋在寨子外面的沟里。
  经过休整以后,西北野战军在彭总、王震将军的指挥下,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英勇善战,解放了大面积国土,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战争的硝烟未尽,又挥师西进,西渡阳关,走戈壁,越高山,扫除了一股又一股残匪,进驻新疆。
  1954年西北野战军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集体转业,组建了生产建设兵团,又奏响了向亘古荒原进军的号角,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一手拿枪,一手握镐,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用一双双勤劳的手,在戈壁荒原上开出了一片片绿洲,建起了一座座家园。同志们,我们国家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多少仁人志士,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是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
  我们团场有今天,是老一代军垦战士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打下了物质基础。我已年过八旬,已离休多年,但一直没闲着,为团场、为父老乡亲、为职工做了很多实事好事,也赢得了很多荣誉,曾多次被团评为“离退休干部献余热”先进个人。“解放烽火起太行,旌旗挥动天山雪”,如今,虽然我年事已高,但我还要把有生之年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为党为人民为团场的父老乡亲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不负“献余热”这个荣誉。

知识出处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

出版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尉犁县委员会

出版地:2003

《尉犁文史·兵团专辑》,较详细介绍了兵团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各单位的历史变迁、发展变化以及老军垦回忆录、支边青年在塔里木等情况,它向我们再现了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军垦战士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