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东部农区牧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9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东部农区牧区
分类号: F326;P618;S851
页数: 1
页码: 449-449
摘要: 塔里木盆地东部农区畜牧业生产区共有草场面积4414.96万亩,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的23个乡、7个农场、2个园艺场和9个农二师团场在这一地区,人口23.8万人。1983年,有各类牲畜55.24万头,占全州牲畜总数的23.15%,其中绵羊32.16万只,山羊12.53万只,牛4.27万头,马1.15万匹,驴23.2万头,驼3000峰,猪2.51万头。
关键词: 东部农区 畜牧业生产 塔里木盆地 转移到 牧业生产

内容

塔里木盆地东部农区畜牧业生产区共有草场面积4414.96万亩,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的23个乡、7个农场、2个园艺场和9个农二师团场在这一地区,人口23.8万人。1983年,有各类牲畜55.24万头,占全州牲畜总数的23.15%,其中绵羊32.16万只,山羊12.53万只,牛4.27万头,马1.15万匹,驴23.2万头,驼3000峰,猪2.51万头。1990年,有各类牲畜60.74万头,占全州牲畜总数的23.14%,其中绵羊34.93万只,山羊14.53万只,牛4.27万头,马1.05万匹,驴2.32万头,骆驼300峰,猪3.61万头。
  塔里木盆地东部农牧区,光热条件好,农业发达,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牧民有住房,牲畜有棚圈。牧业生产方式主要是2季轮牧,冬春季节补饲干草、饲料等,牲畜在农区产仔、育幼;夏季牲畜转移到平原草场,少部分转移到天山山区放牧。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