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云杉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94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云杉林
分类号: F426;F326;TU723
页数: 1
页码: 400-400
摘要: 民国7年(1918),谢彬从伊犁翻越天山到库车,经巴音布鲁克(今天鹅保护区)过大珠勒图斯盆地,沿巴音郭楞河而上,旅途见“左山右松,何只万重,沿沟新杨亦极丛翠”、“松杨益茂,苍翠宜人”,描绘了巴州境内天山云杉与山杨混交的景象。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云杉林资源未被开发,大部分天然林处于无人管理、自生自灭状态。民国时期,焉耆专区有云杉林150万亩。
关键词: 活立木蓄积量 轮台县 立方米 云杉林 巩乃斯

内容

民国7年(1918),谢彬从伊犁翻越天山到库车,经巴音布鲁克(今天鹅保护区)过大珠勒图斯盆地,沿巴音郭楞河而上,旅途见“左山右松,何只万重,沿沟新杨亦极丛翠”、“松杨益茂,苍翠宜人”,描绘了巴州境内天山云杉与山杨混交的景象。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云杉林资源未被开发,大部分天然林处于无人管理、自生自灭状态。民国时期,焉耆专区有云杉林150万亩。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现农二师)组建伐木队,进入林区采伐云杉木,当年冬季在霍拉山伐云杉木1000立方米。1957年,林业部森林经营第五大队对巴州境内的天然云杉林进行调查后,建立巩乃斯经营所。之后,自治区林业厅决定将巴仑台、巩乃斯、胡斯坦沟和新源部分云杉林,以及阿克苏地区北部山区部分云杉林统一由和静林场管理。1958年9月,自治区林业厅将和静林场下放给巴州,巴州先后成立了焉耆县霍拉山林场、和静县西山林场、轮台县北山林场,总经营面积17.4万亩。当年,正值“大跃进”时期,各地建设工程纷纷上马,用材量激增,一年采伐云杉木2.16万立方米。1958~1960年,3年累计采伐木材6.5万立方米,为1952~1957年采伐云杉木总和的7.4倍。1962年,撤销和硕县布楞沟林场、轮台县北山林场,和静县西山林场并入霍拉山林场。1963年,巴州把天然云杉林采伐权收归国家所有,严禁侵占国有森林和砍伐国有林木。是年,对和静县奎克乌苏、西山、克尔古提、巴仑台、和硕县布楞沟、轮台县北山、焉耆县和库尔勒县境内的霍拉山林区等100条伐木山沟实行封禁,木材采伐仅在巩乃斯林区进行。
  1967~1976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林政不彰,管理松弛,超计划采伐严重,仅巩乃斯林场年采伐云杉就达2.9万立方米,1973年,采伐量降至1.8万立方米。1976年,在和静的克尔古提林区成立红山林场,经营面积18.9万亩,年采伐量2000立方米。至1981年,红山林场共采伐木材1.11万立方米,之后改林场为护林站,不再进行采伐。1983年,巩乃斯林场开始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年采伐9000立方米左右。1985年,巴州国土规划核定云杉林面积58.39万亩(有林地34.66万亩、疏林地23.7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573.78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495.15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78.63万立方米),其中巩乃斯林区有林地面积22.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92.4万立方米;和静县奎克乌苏、松树达坂、巴仑台、克尔古提,和硕县布楞沟,焉耆县霍拉山,轮台县迪那沟和阳霞沟,库尔勒县库尔楚沟云杉林区面积35.6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1.93万亩,疏林地面积23.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34.6万立方米。1990年,巴州境内有云杉林面积58.3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91.5万立方米,其中巩乃斯林区有林地面积22.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38.9万立方米;天山南坡有云杉林面积35.6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52.6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