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牲畜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牲畜资源
分类号: F426;F752;F416
页数: 2
页码: 142-143
摘要: 巴音布鲁克草原牧民的放牧形式逐步由游牧向定居或半定居放牧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及生产方式的落后,牧业发展仍较缓慢,至今尚处于粗放性经营阶段。牲畜头数的增减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而变化,“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略增产”,已成为一种规律。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 土尔扈特 大尾羊 细毛羊 中国美利奴

内容

巴音布鲁克草原牧民的放牧形式逐步由游牧向定居或半定居放牧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及生产方式的落后,牧业发展仍较缓慢,至今尚处于粗放性经营阶段。牲畜头数的增减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而变化,“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无灾略增产”,已成为一种规律。
  巴音布鲁克大尾羊、焉耆大山马和高山牦牛是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具有良好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很强的土著优良畜种。清末民初,土尔扈特蒙部森勤活佛多布敦策楞车敏,先后引进西藏牦牛、藏羊、阿伦英格种马和细毛羊,从事畜种改良。1953年,农二师先后从苏联引进优良畜种,在培育成毛肉兼用细毛羊的基础上,又引进澳大利亚羊,育成了中国美利奴细毛羊,使草原畜群结构向优良化方向发展。
  【焉耆大山马】 巴音布鲁克为焉耆大山马的产区。清乾隆时期,土尔扈特东归时,带回了一批顿河马。杨增新时期,曾将吉木萨尔、巴里坤两个官马场的2472匹巴里坤马,以母畜保本、仔畜分成的“铁畜制”形式承包给土尔扈特汗布彦蒙库经营。多种外来马与当地土著马自然杂交,形成了焉耆大山马。大山马善于爬山涉水,速度快,耐力强,多为骑乘型,幼驹不经调教,即会走侧步,故有“胎里走”之称。1990年,存栏头数3.1万匹。
  【巴音布鲁克大尾羊】 巴音布鲁克大尾羊,又称茶腾羊,是新疆肉脂兼用的三大地方良种之一,是蒙古羊的一个分支,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经过精心选育,又融合了漠北草原及苏俄等地的优良畜种而形成的。具有抗寒抗病、早熟易肥、肉质良好、耐粗饲等特点,但羊毛毛质较差,脂肪含量高。
  【高山牦牛】 巴音布鲁克草原,过去曾有牦牛,《山海经》中有“敦薨之山……多牦牛”的记录。现在的牦牛是由森勤活佛由西藏引进发展起来的,放养于巴音部落,故有“巴仑台的马,茶腾旗的羊,巴音部落的牦牛赛大象”的民谣。1990年,存栏3.45万头。
  巴音布鲁克牦牛的体格相当于普通黄牛,平均体重约300公斤,性情粗野,腹部长毛蓬生,每头牛可剪毛1~2.5公斤,抓绒0.5公斤。牛耳内的毛在国际贸易上是稀有产品,价格昂贵。
  牦牛擅长爬山越岭,素有“高原坦克”的美称,是牧民驮载和骑乘的重要工具。牦牛与当地黄牛自然杂交而成的犏牛,乘挽兼用,体格魁伟。
  【中国美利奴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用澳大利亚美利奴公羊及其高代杂种公羊与新疆军垦型细毛羊进行杂交,严格选优汰劣,育成中国美利奴细毛羊。这种羊毛特长,大弯曲,白色油汗,净毛率高。12月龄羊毛长9厘米以上,细度60~64支。成年母羊特一级比率达51.36%。IE—20型中国美利奴公羊,16月龄,毛长13.5厘米,剪毛前体重107公斤,剪毛14公斤,净毛率67.6%。1988年11月18日通过鉴定,主要放养于巴尕珠勒图斯盆地。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