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巴音布鲁克草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84
颗粒名称: 第四卷 巴音布鲁克草原
分类号: F426;K928;F127
页数: 17
页码: 131-147
摘要: 巴音布鲁克(突厥语意为星星)草原由伊克珠勒图斯、巴尕珠勒图斯两个高位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可利用面积20517.9平方公里,为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草原。1990年,有各类牧畜47.7万头,开都河、莫随图郭楞河、巴音郭楞河及巩乃斯河等13条河流,奔流于千岩万壑之中,大小湖泊和温泉瀑布点缀其间,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
关键词: 巴音布鲁克 伏尔加河流域 天鹅湖 清乾隆 鄂尔多斯草原

内容

巴音布鲁克(突厥语意为星星)草原由伊克珠勒图斯、巴尕珠勒图斯两个高位山间盆地和山区丘陵草场组成,可利用面积20517.9平方公里,为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的全国第二大草原。1990年,有各类牧畜47.7万头,开都河、莫随图郭楞河、巴音郭楞河及巩乃斯河等13条河流,奔流于千岩万壑之中,大小湖泊和温泉瀑布点缀其间,组成一幅壮美的画卷。这里有著名的国家级天鹅湖保护区,有称之为“草原四宝”的焉耆大山马、巴音布鲁克大尾羊、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和有“高原坦克”之称的牦牛。
  远在2600年前,这里即有姑师人活动。秦汉以后,乌孙、月氏、敦薨、匈奴、嚈哒、铁勒等相继于此驻牧,北周保定二年(562),突厥叶护室点密受册为西面可汗,建牙于鹰娑川(珠勒都斯河)畔的白山。自后,巴音布鲁克草原成为突厥西面可汗或西突厥可汗的重要活动区域。唐宋之际,回鹘、蒙古又陆续进入巴音布鲁克草原。元明之世为察合台汗国领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和硕特等蒙部,在台吉渥巴锡的率领下,从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举义东归,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被安置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和开都河流域定居。
  巴音布鲁克草原群山拱围,树海云腾,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著名的奎克乌苏石林、浩腾萨拉瀑布、阿尔先温泉、莫随图石碑、以及风光旖旎的巩乃斯沟和神奇迷离的天鹅湖等自然及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来此探幽访胜。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