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63
颗粒名称: 第三卷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F426;D92;S759
页数: 22
页码: 109-130
摘要: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完整的高原生态系统,至今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形态,是开展多学科研究,认识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变化规律的理想实验场所。
关键词: 阿尔金山 吐谷浑 塔里木盆地 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内容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完整的高原生态系统,至今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形态,是开展多学科研究,认识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变化规律的理想实验场所。
  远在1~5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阿尔金山即有人类活动。秦汉时期,河西羌人受匈奴胁迫,西迁至祁连山、昆仑山及其余脉阿尔金山游牧。《三国志》引《北魏略西戎传》云:“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若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月氏余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羌狄等游牧于东昆仑及阿尔金山。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吐谷浑由白兰西北翻越阿尔金山至于阗,即拥有阿尔金山为其牧地。唐咸亨元年(670),吐蕃势力伸入阿尔金山。唐贞观九年(635),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率军攻吐谷浑,凉州都督李大亮俘其各王20人、杂畜数万,至且末西境。唐总章二年(669),吐谷浑为吐蕃所并。吐蕃在阿尔金山区域(萨毗)设“茹本”,管理一茹军政事务,茹下设9个千户所。唐咸通七年(866),回鹘首领仆固俊打败吐蕃首领尚恐热,其后,吐蕃势力退出塔里木盆地。在吐蕃统治的200多年间,在阿尔金山遗留下大量的石刻佛经遗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宋、元时期,阿尔金山是黄头回鹘的游牧地。
  阿尔金山保护区内,四周高山环绕,最高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现代冰川、高原湖泊和高原沙漠与种类繁多的藏野驴、藏羚、野牦牛、野骆驼及黑颈鹤、藏雪鸡、白肩雕、玉带海雕等珍禽异兽,连同241种野生植物,蔚为高原奇观。
  60年代,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开发,70年代罗布淖尔的干涸,许多野生动物如玉带海雕等,为了生存,不少南迁至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内。盛传一时的魔鬼谷、鲸鱼湖,更为保护区增添了神秘色彩和迷人的魅力。
  1982年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和环境保护局组成联合考察队,进入这一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论证其开发价值。1983年,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成立。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在若羌东南部前山地带,即阿尔金山山脉北麓东段建立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