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建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10608
颗粒名称: 第一卷 建置
分类号: C55;I267;F127
页数: 22
页码: 35-56
摘要: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西汉时期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西汉太初四年(前101),汉朝就派使者校尉率田卒数百人在轮台护田积粟,州境归其统辖。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91)以后,形成鄯善、焉耆两大国对峙,东汉王朝时置西域长史于楼兰以统之。东晋咸康二年(336),西域长史仍驻楼兰。东晋永和元年(345)后,州境大部分地域属前凉沙州。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置焉耆都督府。
关键词: 巴音郭楞 成吉思汗 自治州 部分地 西域长史

内容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域西汉时期有11个“城国”和“行国”分立。西汉太初四年(前101),汉朝就派使者校尉率田卒数百人在轮台护田积粟,州境归其统辖。西汉神爵二年(前60),汉朝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东汉永元三年(91)以后,形成鄯善、焉耆两大国对峙,东汉王朝时置西域长史于楼兰以统之。东晋咸康二年(336),西域长史仍驻楼兰。东晋永和元年(345)后,州境大部分地域属前凉沙州。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唐置焉耆都督府。唐显庆二年(657)又于珠勒图斯置鹰娑都督府。唐大中十年(856)以后,焉耆盆地为以庞特勤为首的安西回鹘统治中心。唐咸通元年(860),西州回鹘首领仆固俊拥有州境大部分地方。宋宣和四年(1122)以后,随西州归附西辽。宋嘉定十一年(1218),成吉思汗擒杀西辽实际统治者屈出律,州境受蒙古汗国管辖。宋宝庆元年(1225),成吉思汗将州境一带区域分封给三儿子察合台,其后成为察合台汗国疆域。明正德九年(1514),赛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州境受其统治。清康熙十七年(1678)准噶尔部深入天山南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设置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其时,“丝绸之路”南道的卡墙(即今且末)隶属于阗。民国4年(1915)2月,且末县划入阿克苏道,归焉耆府管辖。焉耆府所辖区域始与今州境相同。以后行政区划几经变革,至1960年12月,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南迁库尔勒。全州下辖八县一市。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上)》

出版者: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地:1994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全面地记述了巴州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前进的历程。本志记述了巴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概貌、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浓郁的风土人情,显现了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高原天鹅湖自然保护区—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自然保护区、中国最大的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塔里木胡杨森林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博斯腾湖神奇迷离的自然景色,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楼兰故国的风貌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