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实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9463
颗粒名称: 三、文化实践
分类号: F832;F8;F326
页数: 2
页码: 563-564
摘要: 20世纪70~80年代,县域农村信用社员工常年分赴农牧区,深入深山和草原,随着牧区一年四季的转场,提供流动性储蓄和信贷服务,被农牧民誉为“马背上的银行”。
关键词: 县联社 农牧民 抗灾保畜 布尔津县 信用社

内容

20世纪70~80年代,县域农村信用社员工常年分赴农牧区,深入深山和草原,随着牧区一年四季的转场,提供流动性储蓄和信贷服务,被农牧民誉为“马背上的银行”。
  2006年以后,县联社坚持为“三农”服务,承担全县90%以上支农信贷投入。在保障农牧民资金需求的同时,逐渐形成与农牧民心连心、急农民民之所急的信贷支农文化。
  2008年4月,窝依莫克信用社在春耕生产时节,组织信贷员进村入户,了解生产情况和春耕资金需求,筹措资金,做到备耕春播贷款早发放。简化贷款手续,推行现场放贷、柜台集中放贷等便民措施,延长营业时间,节假日不休息,及时将春耕生产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至3月末,该社累计向窝依莫克、也格孜托别两个乡1242户农户投放农业贷款3012万元。贷款投向实行“四优先”,即春耕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为农民春季农业生产送去“及时雨”。
  2008年末,县联社营业部针对布尔津县人民医院现金日交易额大、交易笔数多,医院财务人员每天多次携带现金到营业部交款存在风险的问题,每天主动上门办理现金收款服务,并明确一名柜员按时将日均20多笔的电汇业务全部汇出,从未出现押票现象。2009年12月28日,县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谢君晓一行代表医院向县联社营业部赠送“服务周到、诚信第一”的锦旗一面,并附致谢信一封,对信用社上门服务予以肯定。
  2009年3月,县联社窝依莫克信用社针对上年夏秋干旱冬春大雪对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信用社主任率信贷员冒寒冷、顶风雪分赴农牧村为农牧民办理贷款手续。从年初到3月6日,相继为7个村农牧民发放贷款1100余万元,其中牧业抗灾保畜贷款近300万元、春耕备耕贷款800余万元。确保辖区农业村不误农时、畜牧业降低牲畜死亡率。个别偏远牧业村厚雪封路,信贷员步行前往,拉近了信用社和群众的距离,赢到百姓赞扬,称赞信用社人是真正为老百姓造福的人。
  2010年1月23日,自治区联社党委委员、主任阿不都一行冒着零下38℃的严寒天气,由布尔津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联社理事长等陪同,深入受灾牧区走访慰问受灾牧民,了解牧民受灾情况。要求陪同走访慰问的布尔津县联社高管人员要分片包干,深入一线调研抗灾救灾情况,切实指导各基层信用社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加快抗灾保畜贷款的发放速度,尽最大努力降低牧民群众的损失,切实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至1月末,县联社累计发放抗灾保畜贷款615万元,帮助牧民购回饲草料100余吨,解决2万头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问题。2月,各基层信用社发放抗灾保畜贷款1000万元。
  3月20日,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吴俊辉带领信贷人员前往哈太村为牧民发放抗灾保畜贷款。近村时厚雪阻道,一行人徒步冒着七级风雪到达该村村委会办公室。连续两日,加班加点,简化手续,为该村174户牧民发放抗灾保畜贷款130万元,将买饲草的资金送到牧民手中,而且下调贷款利率至基准利率(月息4.8‰)。牧民吉提汗老人拿着刚领到的5000元贷款,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这是我家80只牲畜的保命钱,谢谢政府,谢谢信用社!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信用社帮助了我们。”并摸出一本1972年版信用社的股金证,把其和5000元钱用手帕小心翼翼地包在了一起。风雪无情人有情,信合人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农村信用社是农牧民自己的银行。
  2012年,县联社为帮扶村窝依莫克乡也拉曼村86户农牧民安排“两居贷款”158.8万元,按基准利率5.125‰执行,较一般贷款利率降幅3.075‰,仅利率一项让利17.5万元,户均让利2035元。

知识出处

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布尔津县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