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个千户工程贷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9049
颗粒名称: 四、三个千户工程贷款
分类号: F832;F426;F326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1997年以后,县联社信贷支农投入中坚持社员优先、农户优先、农业优先,支持县域名优特色农牧产业。压缩传统农牧业贷款,增加特色农牧贷款,推行农户联保贷款。配合县委县政府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将信贷服务重点转向小康示范村建设、春耕生产、抗灾保畜、“三个千户”工程牛羊育肥养殖、牛羊品种改良、大棚蔬菜种植和大豆、食葵、芸豆种植等产业项目。
关键词: 县联社 布尔津县 牛羊育肥 农牧业贷款 县政府

内容

1997年以后,县联社信贷支农投入中坚持社员优先、农户优先、农业优先,支持县域名优特色农牧产业。压缩传统农牧业贷款,增加特色农牧贷款,推行农户联保贷款。配合县委县政府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将信贷服务重点转向小康示范村建设、春耕生产、抗灾保畜、“三个千户”工程牛羊育肥养殖、牛羊品种改良、大棚蔬菜种植和大豆、食葵、芸豆种植等产业项目。
  2001年初,布尔津县按区规划实施东羊西牛“三个千户”富民工程,即一个千户牛羊育肥养殖、一个千户肉牛饲养、一个千户特色养殖。测算该工程需要贷款1440万元,其中购买品种牲畜900万元、育肥300万元、特色养殖240万元。县联社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组成由联社信贷、稽核、会计三部门人员参加的贷前调查工作组,分赴乡村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到项目建设必要性、从暖棚和青贮窖到品种改良及牛羊育肥、从项目效益到还贷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确定该工程是布尔津县科技兴牧的必由之路,有优越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符合布尔津县发展实际。同时,可以促进就业,增产增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信用社应筹集资金予以贷款扶持。同年5月底,全县农牧民参加“三个千户”工程800户,自筹资金达843万元,购买优良品种畜648头,建造棚圈65个,饲养大小牲畜1600头(只),育肥牛羊4360头(只)。
  2001~2003年,县联社累计发放“三个千户”工程贷款4730万元,支持三个养殖示范村的养殖育肥专业户1280余户,建成暖棚暖圈1400余户,青贮室860余个,引进西蒙塔尔种牛、福海大尾羊、青海绒山羊等3120余头只。三年出栏育肥牛羊2300头只,全县牲畜存栏数增加4.9万头只,农牧民人均增收103元。
  2004年,县联社围绕全县30万亩黄豆基地和黄牛品种改良工程,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在解决农牧民贷款中,简化贷款手续,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全年投放养殖业贷款1993万元,占联社全年投放贷款总额的18%,支持建成养殖示范村16个、生产养殖品种牛羊2万多头只。
  2005年,县联社投放养殖贷款1686万元,占投放贷款总额的14%。2006年,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发放种养业贷款7780万元,占贷款投放总额的60%。
  2007年,县联社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对打瓜、食葵等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千头优质奶牛财政贴息贷款政策要求,增加贷款投放额度,全年投放种养业贷款1.1亿元,占投放总量的63%。使全县打瓜、食葵、无核南瓜等高效农作物播种面积扩至5万余亩,引进优质奶牛1000头。
  2008年,县联社在存款下滑,出现支付困难形势下,向人行再贷款5000万元,向兄弟县农村信用社拆借资金4500万元,投放农牧业贷款。全年发放农牧业贷款1.09亿元,占各项贷款累计发放额的55.48%。
  2009年1~2月,县联社在存款下滑8000万元形势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三个千户”工程贷款及时发放。全年发放农民贷款1.36亿元,占各项贷款累计发放额的68.7%,占全县农牧业贷款的96%。
  2010年,在布尔津县遭受60年一遇特大雪灾后,县联社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基层信用社(部)负责人分赴受灾一线,调查牧民受灾情况,决定履行社会责任,以基本利率的方式,贷款帮助受灾牧民渡过难关,全年累计发放抗灾保畜贷款2800万元,让利于受灾牧民60万元。2011年投放农牧业贷款3.41亿元,2012年投放农牧业贷款4.67亿元。

知识出处

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布尔津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布尔津县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