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责任追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8519
颗粒名称: (二)责任追究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425-426
摘要: 20世纪50~7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行政隶属关系多次调整,其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内控管理均随着当时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而进行。由于国家开展打击“五反”“四清”“一打三反”等经济犯罪的运动,导致信用社若发现经济犯罪,一经查证,严肃处理,不少人被戴上贪污分子帽子受到管制。加上农村信用社经营数额有限,所以不良贷款基本没有,风险相对较少。
关键词: 内控管理 农村信用社 贷款人 信用社 不良贷款

内容

20世纪50~7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行政隶属关系多次调整,其经营管理、人员管理、内控管理均随着当时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而进行。由于国家开展打击“五反”“四清”“一打三反”等经济犯罪的运动,导致信用社若发现经济犯罪,一经查证,严肃处理,不少人被戴上贪污分子帽子受到管制。加上农村信用社经营数额有限,所以不良贷款基本没有,风险相对较少。
  1980年,信用社归农行管理后,农村信用社执行农行比较正规的内控管理制度。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和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金额、信贷等服务对象逐年加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户、承包户、经济联合体等各种贷款逐年上升。农行自治区分行要求加强和加大对信用社的严格领导,并按照国家金融政策、法令、规定对信用社进行内控管理。莎车县信用社虽严格贯彻“谁贷款、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良贷款开始产生。信用社在农行的领导下,逐年收归不少不良贷款,也处理部分风险案件。90年代开始,信用社风险逐年加大特别是贷款风险。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员工违规发放贷款,在贷款发放上不能按照有关规定和发放程进行操作;社会上不少贷款人巧立名目企图贷款谋利屡见不鲜;不少贷款人和贷款企业经营不善,或因种种原因,包括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贷款人死亡等导致贷款资不抵债甚至无法收回。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每年都进行多次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都进行严肃处理。属于违规操作的员工采取谁发贷谁收归,个别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开除。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对于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通过多次追究无效的诉讼法律予以解决。

知识出处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莎车县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