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金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84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资金管理
分类号: F832;F426;F8
页数: 2
页码: 345-346
摘要: 建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县域农村信用社资金一直实行民主管理,信贷计划交理事会讨论,报县人民银行批准执行。在吸收存款工作中,贯彻“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对贷款的发放工作,按照规定的资金使用方向发放,并实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信用社人员不得以贷谋私,以权谋私。信用社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支持款;资金有余,转存银行。1990年后,县域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计划受银行信贷计划规模调控,未制订计划不得放贷。
关键词: 县域农村 专项治理 小金库 信用社 支付风险

内容

建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县域农村信用社资金一直实行民主管理,信贷计划交理事会讨论,报县人民银行批准执行。在吸收存款工作中,贯彻“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对贷款的发放工作,按照规定的资金使用方向发放,并实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信用社人员不得以贷谋私,以权谋私。信用社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支持款;资金有余,转存银行。1990年后,县域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计划受银行信贷计划规模调控,未制订计划不得放贷。
  1978年起,县域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纳入银行信贷计划。1988年,县域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主要有股金、积累和各项基金、储蓄、单位存款、结算准备金和拆借资金。
  1996年12月,联合社贯彻执行《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严格控制货币投放报告的紧急通知》,整顿县域农村信用社秩序,严格控制货币投放,以整顿县域农村信用社秩序,规范经营程序,杜绝社会上乱集资和擅自提高利率吸收存款等现象。
  2002年,联合社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发挥资金统一运营、调配灵活的优势,控制费用开支,提高经营效益。
  2009年,县联社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流动性原因产生的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努力达到控制风险范围、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维护金融稳定和广大客户的利益,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以适度控制存量、适时调节流量为目标,制定《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流动性风险及支付风险处置应急预案》。对突发性支付风险,信用社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视为突发性支付风险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大批储户围堵营业机构,要求提取存款;因非信贷投放因素,存款备付金率连续5天低于1%,且存款持续下滑;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率明显上升,连续数日超出机构正常提前支取率2倍以上;短期内存款异常大幅下降,10日内存款余额下降3%以上;存款大户集中清户或连续异常资金转移,导致出现较大支付缺口;备付金严重不足,已不能进行正常的资金清算;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认为应进行应急处理的其他情形。应急处理应遵循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农村信用社突发性支付风险的应急处理工作由联社统一领导,各信用社主任按照联社的要求具体负责辖内信用社突发性支付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工作。2.及早预警,及时处置。对突发性支付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3.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风险措施,相互协调,共同控制和化解风险。4.防化结合,重在防范。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风险的监测,督促信用社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依法合规稳健经营,努力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6月,联社贯彻落实自治区联社《关于转发〈关于在自治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成立专项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莎车县农村信用社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通过自查、自纠,认定联社能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无“小金库”。
  2010年8月,县联社贯彻落实自治区联社关于转发《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专项治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自纠工作。
  2011年5月,县联社贯彻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201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复查工作。

知识出处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莎车县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