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储源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8272
颗粒名称: (二)储源调查
分类号: F832;F323;F8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建社初期及60年代,信用社干部肩背挎包,半天办公,半天下村串户,利用土生土长、人熟地熟的优势,边宣传,边调查,办理存取业务。1958年以后,信用社服务站普遍建立,又逐步健全不脱产的协储员队伍,形成储源调查网络,定期活动,分析储源,研究措施,交流经验,为吸储工作奠定了广泛地组织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户从依靠集体分配收入为主转换到以家庭多种经营收入为主,现金收入从季节性转变为经常性、即时性。
关键词: 计算机联网 现金收入 服务站 多种经营收入 信用社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建社初期及60年代,信用社干部肩背挎包,半天办公,半天下村串户,利用土生土长、人熟地熟的优势,边宣传,边调查,办理存取业务。1958年以后,信用社服务站普遍建立,又逐步健全不脱产的协储员队伍,形成储源调查网络,定期活动,分析储源,研究措施,交流经验,为吸储工作奠定了广泛地组织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农户从依靠集体分配收入为主转换到以家庭多种经营收入为主,现金收入从季节性转变为经常性、即时性。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变数和存款不稳定也随之增大。信用社的储源调查工作从简单的信息收集,深化到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随时掌握储蓄淡旺季的时段变化和储蓄支取高峰引起的余额波动规律,从而改进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为此县域各信用社每年都搞几次综合性的储蓄预测调查,在储蓄出现徘徊、波动时进行专题调查,采取措施,力保储蓄稳定增长。农业联产承包以后,莎车县一部分剩余劳力转向乡(镇)企业或外出搞运输、建筑、农产品长途贩销及其他服务行业,现金收入渠道增多。信用社通过储源调查掌握信息,要求服务站经常与其家属保持联系,外出人员回家时及时上门吸储。对乡(镇)(村)办企业则推行工资预约储蓄,在储户自愿的前提下,由社、站两级分工办理;规模大、职工多的企业代办所做好预约吸储工作。2000年后,信用社对储户心理、储蓄流向经常进行调研。调查表明,有钱存信用社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同时,储源逐渐向农村集市、城镇聚集;服务较差、办公不正常的边远服务站储蓄增加缓慢,且安全隐患较大。为此联社加强对服务站和集市、小城镇的网点建设,实行全日制办公,完善服务站计酬办法;加大计算机联网建设力度,强化储蓄考核,加强安保储蓄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储蓄工作顺利进行。

知识出处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本书是一部专业性志书,主要介绍莎车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机构概况、经营成果、主营业务、企业管理、运行保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全面展现了莎车县信合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和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全书以客观翔实的资料,彰显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