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78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建设
分类号: F832;F426;F8
页数: 2
页码: 305-306
摘要: 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自建社至1997年,由于领导机构的更迭,并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防控机构,风险防控职能基本上由人民银行县支行、农业银行县支行代为履行。
关键词: 尼勒克县 信用合作社 县支行 风险防控 资产风险管理

内容

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自建社至1997年,由于领导机构的更迭,并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防控机构,风险防控职能基本上由人民银行县支行、农业银行县支行代为履行。
  1955年,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成立初期,信用合作社成立监事会,由3人组成,主要由人民银行县支行、乡政府领导和乡财政所工作人员组成(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不参与监事会工作),监事会设主任1人(由乡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监督信用合作社的经营业务及风险防控。
  人民公社化后,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划归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组成信用部或信用分部。各信用合作社的风险防控工作主要由公社财政所、生产大队干部承担。
  1966—1976年,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被划归当地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风险防控机制,风险防控工作主要由各人民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承担。
  1980年,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县支行合署办公,尼勒克县信用合作社的风险防控工作主要靠农业银行县支行监管和人民银行县支行的外部稽核。
  1997年,尼勒克县联社与农业银行县支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尼勒克县联合社加大风险防控力度,于1998年进行机构改革,实行统一的贷款审批权限规定,采取一系列风险防控措施,制定一系列风险防控制度,从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
  2006年6月10日,尼勒克县联合社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童洪顺,副组长周继梅;成员热木扎·乌拉拜克、马成龙、刘丽华、陈波、刘涛、谢嘉盈。
  2005年1月23日,尼勒克县联合社成立信贷资产清收小组,组长江山,副组长热木扎·乌拉拜克,成员陈波、卡德尔别克·木哈买提汗、叶尔肯·木热扎阿力。其职责是认真实行风险资产的检查、控制、风险资产的处理等三环节,确保联社信贷资产的质量。
  2006年4月20日,尼勒克县联合社成立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童洪顺,副主任江山,成员周继梅、热木扎·乌拉拜克、陈波、马成龙、刘丽华,办公室主任陈波。根据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和农村信用社有关制度,对接收的不良资产分账管理及其清收保全负总责;根据自治区联社的实施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负责对潜在的信贷风险提出建议,对接收的不良贷款实施清收、盘活、保全等措施;负责抵债资产的收回管理和处置变现;负责控制各项经费预算,降低清收成本;汇总不良资产分账管理的相关报表,并及时上报;负责管理不良资产档案资料。
  2009年11月17日,尼勒克县联社研究决定成立不良资产清收激励费用考核领导小组。
  2011年5月10日,尼勒克县联社解放路信用社协管员事件发生,为加强联社资产风险的防控,使各个工作环节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实现防范控制各类风险目的,形成分工明确、责权明晰的管理体系,根据联社法人治理结构情况,经联社会议研究决定,调整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曹刚,副主任委员黑拉思·奴尔达尼亚,委员周林涛、陈波、马成龙、张建勇、钟淑玲,下设办公室,设在资产风险部,主任陈波。
  2011年12月14日,尼勒克县联社因人事变动,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主任委员周林涛,副主任委员黑拉思·奴尔达尼亚,委员门布尔·乔拉、刘涛、刘亚磊、钟淑玲、李娟。下设办公室,设在资产风险部,主任门布尔·乔拉。
  2012年6月26日,尼勒克县联社因人事变动,调整资产风险管理委员成员。主任委员周林涛,副主任委员黑拉思·奴尔达尼亚,委员热木扎·乌拉拜克、周卫华、门布尔·乔拉、刘涛、钟淑玲。下设办公室,设在资产风险部,主任门布尔·乔拉。

知识出处

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尼勒克县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19章,近60万字,全面记述了尼勒克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