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宗教与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7681
颗粒名称: 二、宗教与习俗
分类号: B968;TU;I267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尼勒克县是个多民族地区,宗教信仰比较复杂,历史上先后有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喇嘛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萨满教传入。伊斯兰教传入尼勒克是14世纪中叶信教民族迁入的结果。喇嘛教从元朝随厄鲁特蒙古进驻伊犁(尼勒克)传入,盛于清朝。萨满教为原始宗教,18世纪中叶,锡伯族、达斡尔族西迁伊犁后,萨满教逐步传入尼勒克,21世纪初期,信奉萨满教的人数极少。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喇嘛教

内容

尼勒克县是个多民族地区,宗教信仰比较复杂,历史上先后有佛教、袄教、摩尼教、景教、道教、伊斯兰教、喇嘛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萨满教传入。伊斯兰教传入尼勒克是14世纪中叶信教民族迁入的结果。喇嘛教从元朝随厄鲁特蒙古进驻伊犁(尼勒克)传入,盛于清朝。萨满教为原始宗教,18世纪中叶,锡伯族、达斡尔族西迁伊犁后,萨满教逐步传入尼勒克,21世纪初期,信奉萨满教的人数极少。1974年,良繁场一位农民陈世恒开始传播天主教,陈世恒为教主,公开活动。1989年,经有关部门批准修建良繁场天主教堂,占地面积150平方米。1989年,基督教开始在县城传播。1993年,伊犁地区民宗事务处批准发放许可证的基督教活动点有2个(即尼勒克镇、乌拉斯台乡)。
  2012年全县主要有伊斯兰教、喇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19处。全县信教群众有8473人,其中伊斯兰教有6180人,占信教群众总数的72.94%。117名宗教人士领取生活补贴,年度生活补贴总额为37.02万元。尼勒克县宗教工作具有人数多、分布广、任务重、管理难的特点。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实行以夫妇为基础的小家庭制。如果一家中有数子,长子成家后必须分出另立,只留小儿子在身边,作为家庭财产继承人,女性无继承权。没有子女的,则由本部族的成员继承。哈萨克族多以游牧为主,多居住毡房,饮食多以肉食和奶酪为主,其最喜爱的是手抓肉和烤羊肉,奶茶是他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食物。此外,待客或节日,他们都会杀牛宰羊,做好饭招待客人。哈萨克族是一个好客和能歌善舞的民族。凡是前来拜访或投宿的人,无论认识与否,一定热情招待。信仰伊斯兰教,每逢星期五或节假日,都要做礼拜,平时在家里做,星期五则去清真寺集体做,山区牧民做礼拜时,赶回家里做。哈萨克族在本部落内互不通婚。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或指腹为婚,或采取换门亲。解放后,男女青年实行自由恋爱,待条件成熟后,再请人去说合。男女成婚时,男方要送牛、羊、马给女方,作为彩礼,女方也要陪嫁毡房、家具、衣物等。婚嫁时,都要唱歌跳舞,赛马、叼羊,十分热闹。婴儿出生后,要为产妇宰羊,左右邻居的妇女们都要来为婴儿祝福。满四十天时,要请亲朋好友举行庆祝仪式,要请男性老人为孩子取名,共祝小孩长命百岁。男孩长到5岁至7岁时,父母要为小孩举行割礼仪式,还要请客祝贺。
  维吾尔族同哈萨克族一样,信仰伊斯兰教,其习俗大同小异。其家庭组织也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小家庭制。亲属称谓仅限于三代,直系亲属的三辈以外的一律按年龄大小称呼。对比自己年长的男性一般称阿喀(哥哥),比自己年幼的称吾喀(弟弟)。比自己年长的女性称阿卡(姐姐),比自己年幼的女性称森格尔(妹妹)。由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同哈萨克族一样,每逢星期五都要到清真寺做礼拜,平时在家里做,每天必须按时按点,一丝不苟。维吾尔族在婚姻方面有两种限制:一是女性不能与非伊斯兰教的男性通婚,非伊斯兰教的女性可以同维吾尔族的男子通婚,但女性必须改信伊斯兰教;二是近亲不能通婚。维吾尔族男孩长到6~7岁时,要进行割礼仪式,割礼这一天,要杀牛宰羊,宴请亲朋好友。维吾尔族禁食猪肉、驴肉、狗肉以及一切动物的血、未经宰杀而自死的牲畜和非伊斯兰教徒宰杀的牲畜。
  回族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一样,信仰伊斯兰教,实行一对夫妻为基础的小家庭制。如家中是二世或三世同堂者,由长者主持家务。回族比较重视子女上学、割礼、给子女完婚和财产继承等大事。
  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其家庭多由夫妻和未成年的子女组成。在牧区,儿子结婚后搬出另住,但通常在父母家附近游牧。在农区,大多是几代同堂,辈分最高的为家长。曾祖以上无称谓。产业继承方式是贵族家庭由长子继承,平民家庭由幼子继承。蒙古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一血缘的男女不能结婚,结婚一般是女到男家,也有男到女家的,男女青年婚姻自由。蒙古人禁忌快马到蒙古包前下马,这样,会被认为是报丧。进蒙古包前要将马鞭挂在马鞍上,若带有猎枪也要取下,放在蒙古包外。对主人家狂叫的狗不能打。进门时要让年长者先进,客人坐在左边的地毡上,主人坐右边,对门的地方不能坐,因为那是敬神的地方,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是侮辱火神。
  锡伯族同蒙古族一样信仰喇嘛教。其主要节日有端午节、春节和西迁纪念日。族内同姓或堂兄妹不能结婚。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时兴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结婚新事新办,近年来,也有和汉族通婚的。锡伯族人禁忌猎狐狸,在家禁说不吉利的话,尤其是节日和喜庆日,禁食狗肉。
  尼勒克县的汉族大都来自全国各地,其宗教信仰各异,有信仰佛教的,也有信仰基督教的,还有信仰天主教的;其习俗也分南北方和东西方,各有不同的礼俗。

知识出处

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尼勒克县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书共19章,近60万字,全面记述了尼勒克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