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霍城县联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细则(试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7004
颗粒名称: 2001年霍城县联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细则(试行)
分类号: F832;F426;D92
页数: 5
页码: 422-426
摘要: 为保质保量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到“操作可行、职责清晰、内容明确”,确保分类结果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切实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分类指引》和《新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办法》,特指定本操作细则(试行)。
关键词: 分类结果 五级分类 风险管理 贷款五级分类 自然人

内容

为保质保量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到“操作可行、职责清晰、内容明确”,确保分类结果和报表数据的准确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切实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分类指引》和《新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办法》,特指定本操作细则(试行)。
  一、贷款五级分类的目标、原则
  (一)目标:一是促进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二是充分运用分类结果对贷款进行分类管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三是及时发现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联社员工队伍素质。
  (二)原则:一是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二是真实原则。农村信用社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其风险价值。三是审慎原则。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四是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五是动态管理原则。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二、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借款对象不同,将所有贷款分为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贷款,对不同的贷款对象实施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一)企事业单位贷款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或主管部门核准的企事业法人(含其授权借贷的分支机构以及以法人代表名义申请立据的企业),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
  这类贷款在对借款人财务因素、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以及第二还款来源状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类。贴现、表外业务垫款一并参照分类。
  (二)自然人贷款包括城镇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各类以自然人为借款人申请立据的贷款。
  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按照矩阵分类;小额自然人贷款(指金额为3万元〈含〉以下贷款)按照矩阵分类;大额自然人贷款(指金额为3万元以上贷款)按照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的基本标准逐笔分类认定。
  各级分类人员要严格按照银监发〔2006〕23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新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办法》的要求,牢牢把握分类核心定义,根据分类标准进行准确的分类认定。
  (三)特别规定
  根据自治区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需要答复的几个问题》和《贷款五级分类相关问题答复》的规定,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对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业务的,如果担保条件完全相同,可以合并认定;如果担保条件不相同,则应逐笔分析担保情况,按照审慎原则分类;对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业务的,只要其中有一笔出现不良,低风险业务除外的所有贷款均不能列为正常类贷款;对单笔贷款一次发放多次归还的,要参照一户多笔贷款分类方法进行认定,不得隐瞒风险。
  2.对借新还旧贷款分类认定,应从审慎原则出发,原则上应划分为“关注”类贷款,须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1)借款人生产经营流动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2)重新办理了贷款手续;(3)贷款担保有效;(4)属于周转性贷款。此外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
  对于借新还旧贷款,为预防担保风险,必须在借款合同的用途中明确注明“借新还旧”,不得用“转贷”或其他字样代替。
  3.以国债、金融债券、本机构定期存单、100%的保证金作为质物的质押贷款,当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未超过90天,且质物归属不存在任何争议、质押手续完备、质押率低于90%时,一般划为正常贷款。
  4.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未经正常贷款审批程序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已划分为损失类的不再调整。
  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所发放的贷款最高划为关注类。
  6.社团贷款或银团贷款原则上由主办社(行)认定分类结果。
  7.为防止风险延期暴露,促进贷款到期归还,对贷款到期展期后不能归为“正常”类贷款。
  8.贷款结清后,对信贷档案中的内部资料和五级分类资料装订归档,对客户资料中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复印件部分内容可重复使用。
  9.对以营业执照核准名称为借款人的个体工商户贷款,应按自然人其他贷款进行分类认定。
  10.对抵押物足值,但抵押物已对外长期出租的,由于在处置抵押物时容易出现“抵押权”和“租赁权”之间的矛盾,所以在担保分析时应认定第二还款来源出现瑕疵,风险加大。
  11.利息违约时间的算法。如约定按月结息,6月20日正常结息,而7月20日未结息,则利息的违约日期应从7月20日算起;如约定按季结息,6月20日正常结息,9月20日未结息,则利息的违约日期应从9月20日算起。
  12.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3万元以下)的贷款五级分类认定表,如信贷管理系统自动分类结果与审核确定的分类结果一致,可直接从信贷管理系统产生,但需按规定的认定程序进行签字和盖章;企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3万元以上)需手工填写五级分类工作底稿、认定表。对系统自动分类结果与手工分类认定有差异的应及时调整。
  三、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程序和贷款五级分类认定工作原则上按季进行
  至少在每季度要对所有贷款进行一次集中分类认定,如9月28日发放的贷款在9月末也要进行分类认定,确保五级分类贷款余额与季末门柜业务系统报表贷款余额相一致。在按季进行定期分类认定的基础上,还要落实动态管理原则,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贷款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一)由业务拓展部根据贷款实际情况进行人员分配、资料收集、系统录入、初分认定、建立台账、档案整理和贷后管理等。对授权内的贷款由业务拓展部分类小组进行认定,对需上报风险管理部及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贷款进行初分后上报。
  (二)风险管理部对初分为“损失”类贷款损失程度进行认定,对授权范围内贷款五级分类进行最终认定。对须上报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的贷款提出分类及审核意见。根据最终分类认定结果,按季撰写风险分析报告并上报。
  (三)风险管理委员会对风险管理部提交的贷款进行最终认定,并按规定对单笔金额超过50万元(含)的自然人损失类贷款,向自治区联社上报备案;对单笔金额超过100万元(含)的自然人损失类贷款,超过500万元(含)企事业法人损失类贷款,向自治区联社上报进行最终认定。
  (四)会计部门根据最终分类结果,按有关规定做好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工作。
  (五)信贷管理部对整个分类过程进行督导,并根据最终分类认定结果,按季撰写工作总结并上报。
  (六)联社审计部门按季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行审计。
  四、各部门工作职责
  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整体安排,监督和检查,负责对大额贷款、损失类贷款及分类争议较大贷款的认定工作,每半年组织对贷款五级分类机构进行检查,检查面达100%,贷款五级分类结果抽查面不低于30%,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上报当地银监分局和自治区联社。对所有分类结果负最终认定责任。
  (一)信贷管理部门职责
  1.负责对全辖五级分类工作实施计划的制订。
  2.负责全辖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
  3.负责对全辖五级分类工作人员的培训。
  4.负责五级分类工作的管理、检查和考核。
  5.负责每个季度分类汇总并向贷审会和有关部门提交报告。
  (二)业务拓展部门职责
  1.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负责对录入信贷管理系统有关信息资料审核,保证信息数据准确、及时和完整。
  3.负责对所有贷款进行初分认定。
  4.成立由部门经理、副经理等人员组成的贷款五级分类小组,对授权范围内贷款分类结果进行最终认定,对须上报认定的贷款提出初分意见。
  5.负责档案整理和管理。
  6.负责进行贷后管理和贷后检查。
  (三)资产风险管理部门职责
  1.负责对初分为“损失”类贷款损失程度的认定。
  2.参与研究制定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具体措施。
  3.根据分类结果制定本联社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计划,并督促完成。
  4.负责对授权范围内贷款五级分类的最终认定工作。
  5、负责对须上报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区联社进行最终认定的贷款提出分类及审核意见。
  6.按季撰写风险分类分析报告并上报。
  (四)财务信息部职责
  1.按照有关贷款核算的现行规定,认真组织对各类贷款的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形态。
  2.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工作。
  (五)审计部门职责
  1.对分类规定、方法、程序的执行情况和分类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业务部门进行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向上级部门作出书面汇报。
  2.按权限对损失类贷款进行逐笔审计。
  3.对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并将结果反馈信贷部门。
  4.对不良贷款形成和认定有责任人的,按规定给予审计处分。
  五、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时间安排
  (一)业务拓展部于每季度第二个月15日前完成对所有贷款初分认定工作,并完成对拟提交上级进行认定贷款的上报工作。
  (二)资产风险管理部对上报贷款的认定和审核工作应于7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对上报贷款的认定工作应于7个工作日内完成。
  对每季度集中分类认定工作结束后新发放贷款和形态发生变化的贷款,业务拓展部要及时进行认定、调整和上报,保证每季度末信贷管理系统分类数据的准确性。
  资产风险管理部要在每季度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结束后及时完成风险分析报告并上报,信贷管理部要按时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总结并上报。
  六、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考核
  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考核由信贷管理部牵头组织实施,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否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和要求规定按时完成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二)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权限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类结果是否准确。
  (三)是否存在人为控制不良贷款的弄虚作假行为。
  (四)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偏离度是否超过规定的比例。
  (五)是否存在篡改、毁损、丢失分类资料,故意高估或低估信贷资产质量或无法实施贷款五级分类。

知识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霍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霍城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