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旧人民币兑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628
颗粒名称: 一、新旧人民币兑换
分类号: F832;F426;F822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币开始在伊犁流通,并且与三区纸币和省银元券同时流通。截至1950年11月末,省人民政府限期以银元票收兑三区纸币,收兑期至当年12月31日止,兑率按规定比价为省银元票1元兑三区期票1250元。
关键词: 银元票 农村信用合作 人民银行 第四套人民币 人民币

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币开始在伊犁流通,并且与三区纸币和省银元券同时流通。截至1950年11月末,省人民政府限期以银元票收兑三区纸币,收兑期至当年12月31日止,兑率按规定比价为省银元票1元兑三区期票1250元。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授权人民银行在新疆发行面额为1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的人民币,并限期于当年底按省币1元兑换人民币350元的比价,限期收兑银元票。而且从即日起,一切公私交易、记账、标价、议价、纳税、债务处理,均以人民币为本位币。年末,省银元票收兑结束,新疆货币与全国统一。加印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受到各族人民群众欢迎,当地物价下降。
  1954年末,霍城(绥定)两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时,市面上流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年10月发行的带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面额有500元、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1955年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票面上有汉、藏、维、蒙四种文字,主币有1元、2元、3元、5元和10元5种,辅币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6种,同时收回旧人民币。旧人民币10000元兑换新人民币1元,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兑换工作。1957年12月末,国家发行了辅币5分、2分、1分3种金属币(简称硬币),信用社大力宣传硬币与纸分币同面额流通。
  1962年4月25日,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三套人民币,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辅币有1角、2角、5角等7种面额。霍城(绥定)各人民公社农村信用合作部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县支行公社营业所,大力宣传新人民币与1955年发行的人民币同时在市面流通,不需要兑换。
  1964年4月10日,陆续收回1955年发行的苏联版印刷的3元、5元和10元3种人民币。1967年12月、1969年10月、1971年10月、1976年12月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继对第二套人民币中的1角、2角、1元、2元实行只收不付。
  1967年、1969年、1971年、1976年,各人民公社农村信用合作总社(联社)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分别对第二套人民币中的主币1元、2元和辅币1角、2角进行只收不付,并及时上缴人民银行霍城支行。
  1987年4月27日起,第四套人民币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的发行,采用了“一次公布,分次发行”的办法,首先发行了50元、5角面额的人民币,公布了第四套人民币面额主币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种;辅币有1角、2角、5角3种。同时规定,当时已有的1分、2分、5分3种纸币、硬币辅币继续流通。第四套人民币共发行了9种面额、17种版别,其中,主币有1元券(币)4种、2元券2种、5元券1种、10元券1种、50元券2种、100元券2种。辅币有1角券(币)2种、2角券1种、5元券(币)2种。第四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中的“国”字与“银”字改为简化字。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四套人民币各券别正陆续进入“只收不付”阶段。由于新增了大面额人民币,人民群众非常欢迎,非常满意。当时大面额人民币不足以满足市面流通。县联合社积极与人民银行沟通,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支取现金的需求。大面额人民币的发行减轻了信用社职工的劳动强度。
  1991年2月18日,人民银行印发了《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停止销毁后的处理办法》。从3月1日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对第三套人民币中的2元、5角券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只收不付。
  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券。时隔一年又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中的20元纸币和1元、1角硬币。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原则:一次公告,分次发行,新旧版人民币混合流通,逐步回收旧版。
  2007年7月末,接人民银行通知,第三套人民币停止流通,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力宣传,积极回收上缴人民银行。

知识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霍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霍城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