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用社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531
颗粒名称: 一、信用社背景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18世纪后,在欧洲形成合作经济思想的不同流派。1849年,威廉·雷发巽(1818~1888年)在德国创办世界上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关键词: 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 信用合作 人民银行 互助组

内容

18世纪后,在欧洲形成合作经济思想的不同流派。1849年,威廉·雷发巽(1818~1888年)在德国创办世界上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1919年后,西方的合作思潮在中国得到传播。根据民国政府颁布的《县府各级合作社组织大纲》规定,县府各级合作社为发展国民经济基本机构。早期在交通较方便的县倡导发展,逐步普及。凡居住保(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内具有公民资格居户,均须入社,交纳股金10元(有的交2元),即可作为社员申请贷款的前提。
  1951年5月末,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在第一届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信用合作是群众性资金互助的合作组织,主要是组织农民自己的资金,调剂有无,以解决社员生产上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银行给予资金周转及业务上的支持,并可代理银行的一些委托业务,以活跃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生产。”这次会议首次明确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性质、功能定位以及业务范围等,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方向。为推动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人民银行颁布《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准则草案》、《农村信用互助小组公约草案》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试行记账办法草案》等规范性条文。
  1953年末,在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基础上建立信用互助组,主要在本组农户间进行封闭式借贷活动。信用互助组开始时介绍民间借贷,由双方协商确定借贷关系和额度、期限,并出具借据,组长鉴证,信用互助组作为中间人记账,利率略高于银行。
  1954年1月19日,人民银行发出《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名称按共同纲领规定称为“信用合作社”的通知》指出: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的名称,应按共同纲领规定统称为“信用合作社”。是年3月末,人民银行召开第一次全国信用合作会议,制定全国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规划,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提出:办理农村信贷,开展信用合作,是农村金融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资金困难;二是向农村高利贷做斗争,最后由国家银行和信用社占领农村信贷阵地,推动农业合作化发展。霍城县在三区、四乡试办初级农业社,社长崇德胜,由14户贫雇农组成。有劳动力32人、耕马2匹、大车3辆、土犁5张、耕地750亩。绥定县在舍巴组试办初级社,全社有44户、245人,有土地460多公顷、耕畜37头、犁10张、大车7辆。4月初,霍城、绥定两县分别召开全县信用合作工作会议,倡导大力发展农村信用互助组、重点试办信用社,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知识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霍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霍城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