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440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270;F426
页数: 2
页码: 4-5
摘要: 服务至上,客户至上,是企业经营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服务“三农”既是信用合作社的责任,又是信用合作社的重任。
关键词: 信用村 信用工程建设 信用合作社 信用户 信用社

内容

服务至上,客户至上,是企业经营理念,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服务“三农”既是信用合作社的责任,又是信用合作社的重任。
  1954年成立初期,广大信用合作社干部职工按照“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的16字方针,走村串户,谈心交友,扩股吸存,送货上门,以饱满的热情,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发扬“背(挎)包精神”,实现建社初期的3年大发展。
  1965年7月末,霍城(绥定)县各公社信用社响应人民银行提出的“一条方针、两个服务、三大观点、四句行动”(即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决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全心全意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政治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积极支持生产,存贷结算方便,坚持政策原则,工作活而不乱)的口号。
  信用合作社主营业务随着社会的需要而迅速拓宽;信用社随着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而理性运作;运行保障随着信用事业的壮大而增设新的机构。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均是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致力满足“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1999年末,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评级授信工作。霍城县成立以州党委常委县委书记挂帅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村设立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评定评审小组,信用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管理。此项工作有声有色开展,富有成效。2012年末,霍城县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基础资料显示,农户入户率100%,农户建档率100%,农户资信情况公示率100%。创建信用户35600户,信用村60个,信用乡镇(场)8个,聘请贷款协管员101名。
  信用合作社主营由存贷业务增加到银行业务等;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增加了信用工程建设、风险合规管理和财务监管、稽核审计等经营管理业务;以及新增了党的建设、纪检监察、社务管理、精神文明等运行保障体系,这一切都有利于诚信经营、风险防范、减少市场风险和资本风险。县联合社成立之年扭亏增盈。2003年末,县联合社直属营业部管辖7个信用社(分社)亏损为零。2012年末,县联社实现利润总额2657.6万元,计提所得税1223.8万元,税后净利润1433.8万元。
  60多年来,从农村互助组到信用合作社;从股份制到现代企业制度,曲折的历程,周折的变革,走过不寻常的路。监管框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探索出监事会贴身监管和稽查部门随机监测的监管机制,外部审计定期不定期地开展。2005年以来,县联社连续6年开展案件综合治理工作。2006年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主要指标的达标升级目标管理。2009年始,全面启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亏损面大幅度缩减,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运行保障机制的约束;通过党建的政治优势引擎;通过纪检、监察、审计、稽核手段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规范,如今的信用合作社不再单纯是为社员服务,而是真正做到为“三农”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将对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打造面向“三农”的小银行、大平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乡村实现小康生活目标,将信用合作社建成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架起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

知识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霍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霍城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