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439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8;F426
页数: 2
页码: 3-4
摘要: 存款是信用合作社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赖以生存的基石。
关键词: 储蓄存款 联合社 信用合作社 储蓄存款余额 信用社

内容

存款是信用合作社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赖以生存的基石。
  1954~1957年,霍城、绥定两县(以下简称两县)乡级信用合作社,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开展以巩固、提高为宗旨,以加强管理、健全财务为重点的整顿工作。1957年末,两县乡级信用社存款余额分别为0.67万元和0.83万元。1958年改为公社信用部,金融业务滞后。
  1963年末,恢复信用社。信用社定机构、定人员、定制度,账据清、资金清,业务要活,即“三定、两清、一活”,扭转信用社信贷业务滑坡趋势。1964年末,两县存款余额分别增加到12.07万元和13.24万元。
  1976年末,各公社信用合作社推行“主任挂帅、集体承包、任务到人”的储蓄存款责任制。1980年1月末,信用社划归农业银行霍城支行管理,支行按年净增额的1.5‰提取存储个人奖。是年,辖区11家信用社完成储蓄存款余额为840.7万元,占各项存款的69.6%。
  1984年末,信用社恢复“三性”自治管理体制后,新一轮社员入股达到20.6万元,占全县信用社各项存款的1.34%,比1980年上升了近一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318.8万元。11家信用社中,有8家信用社实现盈利6.28万元。
  1988年4月22日,县联合社成立。决策者采取提奖办法激励员工储蓄存款和收回1978年前的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年末,全县11家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215.6万元,盈利27.44万元,创下100%的基层信用合作社总社(联社)实现盈利新纪录。
  1996年11月4日,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霍城支行完全脱钩。县联合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有机结合,用铁的制度管人管事,奖罚分明,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是年,全县信用社储蓄存款达7866万元,创下1988年县联合社成立以来的3.6倍奇迹。
  2006年7月,自治区联社成立,各信用合作社以此为动力,推动储蓄存款直线上升。2005年末,全县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26313万元,比1988年高出24097.6万元,比1996年高出18447万元。
  县联社作为县级信用社决策机关和前进路上的领军人,在当今的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银行电子化、同业竞争白热化等竞争与压力挑战的情况下,始终把存款作为“立社之基,发展之本,兴社之要”的经营理念,以改革促规范,以制度化风险,以农为本苦练“内功”,发挥着农村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从建社初期各社储蓄存款几块钱起步,货款发放从2块钱做起,至2012年储蓄存款余额161538万元,贷款余额104030万元。分别占霍城县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的27.9%和27.9%,位居前列。
  实践证明,只有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形成合力,才能抢占制高点;只有改革,开足马力,才有发展;只有转型提升,拓宽空间,才有创新驱动。信用社全体员工扛起党和国家给予“集体金融组织,国家银行基层机构”的旗帜;不辜负全体社员的期待;肩负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在曲折的路上奋力前行。

知识出处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霍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5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霍城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志书全面记述了霍城县农信社五十八年发展史的方方面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