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征文选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380
颗粒名称: (二)征文选萃
分类号: F832;G623;F426
页数: 6
页码: 430-435
摘要: 伊宁市联社电子银行部 曾毅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信合人 第一次 信用社 伊宁市

内容

青春历程
  伊宁市联社电子银行部 曾毅
  选择
  2000年10月落第一场雪的那天,我成为农信社的一名“新兵”,在基层社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我彷徨过,迷惑过,也曾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在信合的平台上,我努力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土壤,寻找着选择的价值。当我接过客户存入带着体温的人民币时,我感受到的是他们对信合的信赖;当我看到满脸沧桑、一头华发的老人,带着惶恐不安的表情低声询问退休工资时,我意识到的是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每发放一笔小额农贷,感觉到的是农民对信合的感恩与依赖。我曾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真的要选这种三点一线、单调机械的工作吗?”答:“这里是我的家乡,我熟悉这里的人,习惯也喜欢这个环境,周围的客户也信任我,领导和同事像哥哥、姐姐一样帮助我,照顾我,我是咱这儿的形象代言人,很有成就感的。”就是这样简单的回答,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信合人的荣耀、责任与信念,也更加坚信了自己选择的价值。试问,有谁能像信合那样聚集农民如此众多期待的目光?又有谁能像信合那样始终与“三农”同在?更有谁能像信合那样深深影响着农村发展进程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历练
  日子在每天一张不间断撕下的日历中消逝,不经意间,信合路上,我走过了五个春秋。从信合新兵到合格信合人的角色转变中,我不断尝试着去做一块海绵,外表虽然不起眼,却在不停地汲取水分,不断地使自己进步,默默积累知识与经验。工作中,我从最基础的写码字、打算盘、点钞等业务学起,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努力让自己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与客户的交流和接触中,我认真仔细地受理每一笔业务,回答客户的每一个疑问,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并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找到了奉献青春的快乐,在参与信合发展、感受信合壮大的一系列活动中,我学会如何为自己的理想加速,如何为信合事业明天的辉煌去拼搏。
  价值
  “只要是钻石,无论是在女王的皇冠上,还是平民的戒指上,都会闪闪发光”。2013年4月,我离开熟悉的柜台,来到联社电子银行部工作。对于我这个年轻的老员工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在,已经为人父的我,没有时间陪孩子……有工作就有责任,责任源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一个人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价值,作出一点贡献,我感到值得。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我想说的是:你在农信社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农信社就会回报给你什么。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欣逢信合盛世,这是我们人生难得的机遇,作为青年员工,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前进,我们肩负着信合发展的伟大使命,肩负着改革的重担,而青春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架云梯,勇敢挑起未来的重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把自己的职业规划融入到信合发展的大环境中,肩负起信合发展的使命,用青春的活力、奔放的热情、辛勤的汗水、坚定的信念,在信合温暖的站台上让梦想破茧成蝶!
  滴水,只有融入江河才会获得不竭的生命;种子,只有扎根沃土才会结出甘甜的果实;青年人,只有倾心于从事的事业才会收获自己的价值。
  信合为家
  伊宁市联社电子银行部 曾毅
  新一批入社大学生又在金秋时节如约来到我们身边,问及年龄,其差距足以使在习惯中成长的自己惊讶地张大了嘴巴。于是,匆匆翻开记忆的书本,猛然发现,我可爱的信合母亲已悄然陪伴我走过了整整13个年头。13年里,有艰辛,有付出,有汗水,有收获,但感受更多的是信合领导对员工那份温馨的关怀,以及信合那种对员工犹如母亲般对儿女拳拳的爱。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已经习惯于在快乐中工作,在温馨中生活了,要不,自己怎么会陶醉其中,忘记时间与那可怕的年龄累积呢?
  似乎早已远离那青葱的岁月、那天真烂漫的理想、那天花乱坠的想象、那时尚与个性的追求、那走在街上能把美女送出视野的劲头,取而代之的是今天我办了多少业务,那些学习资料我看了多少,技术比赛我报名了吗?看似简单单调的生活却乐在其中,其乐融融。也许生活本身并无色彩,不过是一天一天的简单累加,但当有了人的活动,有了人喜笑颜开的心情,生活立即就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绚丽,在快乐分子的跳跃中,生活的确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信合是集体,更是千千万万信合人的家,在和谐与温馨的大环境中,我们信合人迈出自己的步伐,活出自己的价值,更体验到一种人生的境界。
  也许成长就在这工作的点点滴滴之间,习惯了琐碎。琐碎是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可以锻炼我们的耐性、磨炼我们的意志的部分。面对年纪大又不懂业务的客户,不再吆三喝四,不再生气上火,感觉更是来了一次检验自己耐性的绝佳机遇。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抱怨,但与其让自己生活在埋怨、郁闷的苦海里,何不让自己的心态转个弯呢?也许,在我们转头的一刹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
  “日久生情”,这或许是我工作以来与客户间关系的最好诠释。很多时候,我都自我陶醉在与客户间的小小感动里:不知从何时起,也许只是自己觉得再正常不过的轮岗,但等再坐到那个陌生又熟悉的窗口前时,都会有人关切地询问,听到“你调到这个网点来上班啦”这样的话,每当这时,总有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底,于是感叹,有人挂念真好;不知从何时起,一些熟悉的客户把称呼改为直呼其名,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我深深明白,从一个模糊称呼到具体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是客户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一种无以言表的亲切与关爱。于是,办业务时那刻板而机械的凭证的传递,便成为一种我们彼此感情交流的途径与平台。
  如果说生命是五彩斑斓的一抹亮色,那么这13年就是我生命中出现在亮丽天空中的绚丽彩虹,指引我走向光明和坦途。13年里,我就像一棵久经大旱的小树,贪婪地吮吸着信合的雨水及养分,于是我的血脉中流淌了信合的血液,传承了信合的基因,脑海里信合这个模糊的形象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也逐渐地清晰,并无限地膨胀了开来;于是概念中多了一个关于家的东西,内心里对信合更多了一份依恋与不舍的情怀!
  或许我还年轻,或许我还懵懂,更或许我在生活的道路上不过是一个小学生。这些我都不怕,因为我有信合母亲忠实的陪伴,有信合母亲更多的包容和谆谆教导,我知道一个母亲永远不会嫌弃更不会抛弃自己的孩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加倍努力,在信合母亲的陪伴下,争取走得更稳更远!
  我是信合追梦人
  伊宁市联社塔什科瑞克信用社 孙呜新
  繁星密布的天空,辛勤的人们盼望的是黎明的到来。当沿着地平线升起的太阳将阳光洒落在伊犁河畔上,温暖的阳光,柔软得像一匹红色的绸缎顺着河水畅游而去。不知是谁首先推开了窗门,透过窗户,迎接这清新的自然气息。
  街上偶尔腾起的灰尘,把沉睡在梦中的人们唤醒,轰轰的马达声,带着新的希望开始了工作。当街道中弥漫出薄皮包子诱惑的阵阵香味,当街边流动小贩推着货摊开始吆喝时,这座城市苏醒了,这条街道也恢复了先前的喧嚣。我就生活在这富有朝气的城市里,当这条街道的人们开始忙碌,我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每天开门问候第一位客户,是我们信用社多年不变的态度。记得当年那个面带稚气、内心充满紧张的我,步入伊宁市塔什科瑞克信用社参加工作,当一名对公记账员;还依稀记得当时的环境:在那所外观拥有黄色门的窄小的营业室里,几张老式办公桌占据了所有空间;储蓄系统是沿用单机版的老系统,每天数据都是在特定的系统下自己备份,每周上交科技部;对公还是手工记账,计息也是靠手工计息,算盘是每天的必修课,于是我的老师傅第一天便教我什么是铁款、铁账、铁算盘,从这一时刻起,就是我追求信合梦想的开始,也是我见证伊宁市农村信用社怎样走上发展道路的开始,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知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如果当时库存现金不够,就打电话叫三轮摩托车送来,存取款必须到开户网点办理。艰苦的条件,却让我背负了一个信合梦。时代在更新,系统在创新,16年后的今天蓦然回首,原来的几家法人社已全部改制为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当初那破旧的房屋、狭小的营业场所,已被高大宽敞的办公大楼所代替,操作系统已实现全疆联网,甚至开办疆外农信银业务,承载的梦想已逐步变为现实。
  当我再次回到这里工作时,我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团结、进取,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优质的服务团队和专业的业务技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为有这样的团队骄傲,我为有这么多为信合事业无私奉献的职工而自豪,正是拥有了你我他,才给我们信合事业带来了更大的梦想……
  置身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历程中——我的自述信
  伊宁市联社 代秀梅
  嘘,听我来读……让每一个信合人都能来分享和感受我所经历的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历程。
  第一封:初参加工作的我
  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的我,初出茅庐,为期盼许久的香港回归而笑逐颜开,为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而欢喜不已。我有幸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荣西城市信用社工作。实习3个月参加考试后,我成了一名柜员。在3个月的实习期里,我苦练和熟悉了点钞、捆钞、挑钱、珠算、手写数码字、翻打传票、利息计算、填写记账凭证、记总账,做日计表等技能和工作,知道了城市信用社是由人民银行批准成立,是社员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初走上工作岗位的我,牢牢记着主任告诉我的话,即银行的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当时,银行“三铁”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铁”是对制度的刚性要求,是银行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是银行社会信用的重要保证。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严格遵守“铁”的制度,不给信用社的名誉抹黑。
  第二封:柜员岗位的我
  还记得,我怀着非常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和同事合作,为客户办理了工作生涯中的第一笔业务(当时是手工记账,双人临柜)。此后的5年里,我先后从事了双人临柜的储蓄柜员工作、单独临柜的储蓄柜员工作、对公记账工作、综合记账岗位工作、网点统计员工作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经历,让我感受到,只要用心为客户提供优质文明的金融服务,让客户满意,就是我最幸福的事。会计岗位经历中,最让我兴奋鼓舞的是,柜台手工工作3年后,经过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努力,信用社终于安装了第一批单机版门柜业务系统,结束了手工记账、开存单的历史,走上了计算机现代化的进程。2000年4月1日,实行了储蓄存款实名制,进一步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了业务操作。假如人生不曾与信用社相遇,我无法相信,有一个单位会让我觉得如此温馨,有一个单位可以让我如此依靠。5年间,我和13名同事朝夕相处,共同协作,同心协力。那年,我和同事都笑言,我们是改革的一代。不是吗?我人生中初次参加工作,就与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不期而遇,又看到人民银行与所办城市信用合作社彻底脱钩、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城市信用社更名改制为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等。改革孕育生机,改革让我面对生活的挑战,在改革中,我亲眼见证了信用社一点一滴的发展,让我激情澎湃,充满希望。根据改革要求,统一法人机构筹建开展,城市信用社人、财、物并入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我正式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一员。容纳我的团队更大了,我进入了有70多名员工的大集体,我就像大海中的鱼,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封:审计岗的我
  那年——2004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伊犁银监分局正式挂牌办公,信用社归其监管。在竞聘审计部负责人演讲答辩时,有领导问我:“怕得罪人吗?”不记得当时是怎样回答的了,但至今这句话都会时时萦绕耳边,引发我对经营管理工作的无限思考。前些年,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不严,人员素质差,漏洞较多,易出现的案件也比较多,审计工作并不轻松。记得第一次参加信贷业务审计项目,当看到满桌子的贷款档案和凭证时,我感到有点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与我一起检查的同事看到我的困惑后,耐心地指导我,并告诉我要看档案资料中贷前有没有贷前调查报告,贷中有没有经过审查、审批,贷后有没有跟踪管理。短短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要想干好审计工作,首先要了解检查内容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根据这些制度和流程去细心和耐心地检查。以后,又第一次做主审、第一次发现案件线索、第一次完成审计综合报告、第一次业务培训讲课、第一次……无数的第一次,以及案件风险治理工作、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等,一直见证着我在审计道路上的历练和成长。审计工作期间,我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积极开展各类审计活动,强化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质量,为信用社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案件风险管理工作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陪我走过了好几年。这几年,我看到了信用社的成长,信用社管理体制步入正轨,规章制度逐步健全,案件逐年减少,效益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好。2005年,我所在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亿元,贷款余额2亿元。我为我的工作和努力感到骄傲与自豪。
  第四封:自治区联社成立后的我
  那年——2006年,自治区联社成立。记得我和我的信合伙伴学唱《信合之歌》,至今那歌词还深深刻印在我的心中:“走千家、入万户,通信息、送资金,根深深扎在农村。我们是有为的信合员工,帮助农民兄弟脱贫致富……”伴随着这首《信合之歌》的旋律,我又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从事信贷工作。由于所处的是农牧业县,贷款服务对象90%以上是农牧民。从事信贷工作后,我兢兢业业,不辞劳苦,走乡下村,访贫问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合承诺。2012年,我所在的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到1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9亿元,存、贷款规模均跃居县域金融机构首位。同时,我也看到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变化。农村信用社“人多、点多、面广”,无论从门面、环境、人员配备、业务渠道还是服务水平,和商业银行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自治区联社成立后,为顺应金融激烈竞争的形势和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农村信用社都装修门面,提升服务环境和对外形象;系统组织人员培训,提升全员素质和柜台业务操作水平,提升信合的名誉度;开通通存通兑、农信银、现代支付拓展业务渠道、打破结算瓶颈,为广大客户提供全面、方便、快捷的服务;开通ATM、POS机、CRS,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心贴心的服务,手握手的承诺,这永远是信合人的服务信条,是每一个信合人都在为之拼搏、为之奋斗的理念。信合每一天的变化,都凝结着不断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力量。形象在变、理念在变、品牌在变,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联系“三农”最好的纽带永远不会变。信用社以自身的优势,追赶着现代化的步伐,在改革发展中变化着,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改革发展的要求,在竞争的舞台上展现着属于自己的风采。
  第五封:改革发展中不断成长的我
  这年——2013年,我调到伊宁市联社从事领导工作,任伊宁市联社副主任。我站得更高,肩上的担子也更重。回忆信合工作17年的路程,我不断成长,相继从事了城市信用社出纳岗、记账岗、会计岗、统计岗、信贷岗,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后的审计岗、审计部经理、县联社副主任、市联社副主任工作,成了现在的我。回忆信合工作17年的经历,我自信豪迈。我曾经是一名会计专业的中专生,随着信用社业务发展需要,我利用工作中的业余时间,完成了金融学科的大专课程、会计学科的本科课程,还有幸到中国银行县支行挂职3个月。伴随着信用社的成长,我自身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阅历不断增加。自从加入信合队伍,我个人的命运就与信合的发展紧密联结在一起。与信合在一起的这17年,让我有了坚忍不拔的毅力,有了面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有了实现理想的平台,有了运筹帷幄的眼光。在改革的风雨中,是信用社这个大家庭的培养,是我和所有信合人的付出、磨砺和正能量的积累,才使我从弱到强,从无知到有知,从一般员工到领导岗位。有句话说得好,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与信合同行,让我从幼稚走向成熟,学会了宽容和谅解,学会了热爱和感动;与信合同行,让我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真实生动。感谢信合,让我和信合同发展共成长!
  最后一封:展望改革发展未来的我
  这年——2013年,是伊宁市联社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年。改制成功,信用社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会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和实力,就会更好地服务“三农”,富民兴疆。通过我17年的见证和亲历,通过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和跨越发展,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未来。因为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予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我就是要做坚定的、改革的一代人,继续见证和经历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