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度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3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制度建设
分类号: F832;D92;F426
页数: 3
页码: 362-364
摘要: 第一阶段(2006年以前)。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自1954年创立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用合作社整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早期由于缺少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手段,受政治、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资产逐步增加,资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合作社各项业务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不同时期相继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措施,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整体资产质量提高和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 操作流程 农村信用合作 资产风险管理 伊宁市 不良贷款

内容

第一阶段(2006年以前)。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自1954年创立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用合作社整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早期由于缺少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手段,受政治、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资产逐步增加,资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合作社各项业务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不同时期相继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措施,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整体资产质量提高和业务健康发展。同时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业银行和人民银行领导、管理下,贯彻执行两家银行在资产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产风险管理制度。
  1989年7月,农业银行伊犁州分行下发《伊犁地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监测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稿)》,伊宁市联合社遵照执行并建立监测考核制度。
  1990年1月,市联合社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对1989年以前形成的非正常贷款重新进行认定、取证,进一步健全信贷员登记簿制度和非正常贷款三种占用形态会计分户管理制度,完善信贷监测制度。
  1993—1994年,市联合社在贷款管理上,为更有效地发挥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发展农村经济,保证资金良性循环,制定审、贷分离制度,在贷款前,信贷员对贷款人的申请通过调查论证后,提出初审意见。凡1万元以下的由各信用合作社通过讨论后办理。1万元以上的由各信用合作社提出初审意见和调查报告,经市联合社对其投放量和准确性进行审查,再进行投放。贷款发放后,由信贷员分片负责收回。对信贷员和信用合作社主任实行“三包一挂”,即包放、包收、包效益,效益与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信贷员和信用合作社主任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
  1997年,市联合社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关于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合作社风险的通知》精神及《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完善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保障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风险管理。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修改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的通知》,对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分解和修改,划分为流动充足性指标、资产安全性指标等17项指标。
  2002年,市联合社明确信贷工作管理规定和授权授信范围,在信贷管理上实行审贷分离、授权授信制度;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建立不良贷款档案、账册,明确不良贷款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发放人、审批人、清收责任、清收时限,对不良贷款实行月检查、季考核制度,并制定信贷股工作制度、信贷股工作职责。
  2003年后,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从单一的资产负债比例监管发展成较为全面的指标体系。
  第二阶段(2006—2012年)。2006年,市联合社、联社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资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2007年,市联社依据自治区联社有关资产风险管理办法,根据工作实际,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如:员工岗位职责,每月进行考核;日常工作管理办法,对工作作出计划安排;确定2007年度不良贷款清收目标,清收网点责任到人,使每月月初工作有计划,季末工作有总结,大家前进有方向,工作有动力;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引导职工学制度、学业务,提高职工制度执行力与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推进资产风险管理工作。
  2008年,市联社制定不良资产分账管理实施细则和实施方案,实施不良资产分账管理工作,对不良资产实行专业化管控;建立健全资产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009年,市联社要求风险资产管理部按照自律监管内控管理规定,加强内控管理和自律监管,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风险资产管理部按要求制定《不良贷款贷后管理制度》《相关责任追究制度》《不良贷款监测管理制度》《风险资产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等,为自律监管和自查自纠工作提供依据。
  2010年9月,市联社在5个网点开展风险经理试点工作,下发《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经理工作规程(试行)》《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经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以及《风险经理委派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积极推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下发《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重大风险报告制度,制定出台《伊宁市联社重大信贷风险报告制度》,使信贷风险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年内,伊宁市联社初步制定完成信用风险流程、投资风险流程和薪酬考核办法。同时,风险资产管理部也加大部门合规性建设,以原有的6项管理制度为基础,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诉讼管理制定《伊宁市案件诉讼流程》,对不良贷款移交管理,制定《伊宁市联社不良资产移交流程》,补充制定《伊宁市联社风险委员会工作规则》和《伊宁市联社不良资产监控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有序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2011年,市联社继续梳理流程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出台《伊宁市联社抵债资产的接收操作流程》《伊宁市联社抵债资产的处置操作流程》《伊宁市联社重大风险报告制度操作流程》《伊宁市联社呆账核销操作流程》《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操作流程》《伊宁市联社不良贷款诉讼清收操作流程》《伊宁市联社不良贷款移交操作流程》《伊宁市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操作流程》《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条线管理办法》《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客户风险预警系统信息数据采集与填报管理办法》及《转岗人员清收管理暂行办法》《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流动性风险处置预案》等11项制度,建立健全不良贷款清收机制。
  2012年,伊宁市联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不良贷款清收、激励与监管机制,制定《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呆账贷款及抵债资产核销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2012年清收表外不良贷款的激励方案》及《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资产风险管理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等制度。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