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6003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832;F426;F239
页数: 3
页码: 7-9
摘要: 管理出效益,管理保安全。管理同时也是生产力。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无不涉及。但最重要的是资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主要风险,从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到2012年,风险管理在认识上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管理方法也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关键词: 进一步 联合社 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 不良贷款

内容

管理出效益,管理保安全。管理同时也是生产力。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无不涉及。但最重要的是资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面临的主要风险,从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到2012年,风险管理在认识上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其管理方法也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20世纪50年代,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初期,农民贷款由借款人找农民担保。由于贷款数额小,春贷秋还,信用合作社每年结合农牧业社预分、总分开展收贷工作,贷款风险不大。50年代后期,贷款发放采取贷前调查、贷中算细账、先核后贷、边贷边检查的办法。
  60年代,贷款贯彻有借有还原则。对1961年年底以前人民公社、生产队、社员个人及其他部门所欠农业贷款进行清理回收,做到既清理好历年旧农贷,又达到整顿信用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防止发生国家贷款可以不还的错觉。
  70年代,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单位贷款不用担保,完全是信用贷款。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也比较粗放,几乎没有贷款审查程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贷款额度增大,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加强信贷管理工作,对贷款人的贷款条件趋于严格,贷款发放程序也有所改变。
  80年代,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实行有借有还,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确有适用适销的物资保证原则,开始扭转发放多、收回少的状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用合作社整体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贷款额度增加,贷款逐步实行合同、担保抵押和限额管理,实行信贷资产监测考核办法,并积极清理逾期、呆账、呆滞贷款,对收回以前呆滞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对乡镇企业贷款加强管理,实行担保和抵押;贷款实行限额管理、以存定贷政策,对信贷资金实行总量控制、按季调节;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
  90年代,贷款投放主要集中在乡镇企业。贷款的相对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资产风险,不良贷款大幅攀升,不良率持续走高,1997年年末,不良贷款率高达59.26%,创历史最高。为加强贷款风险管理,伊宁市联合社对1989年以前形成的非正常贷款重新进行认定、取证,进一步健全信贷员登记簿制度和非正常贷款三种占用形态会计分户管理制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查”(清理账务、清理资金、清理财产、检查整顿)活动,完善信贷监测制度,落实贷款债务,努力盘活贷款存量,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对信贷资金实行规模控制、按季考核的限额管理办法,实行贷款四级分类,对三四类企业贷款实行财产抵押,实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主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大额贷款报备制度,严格掌握贷款对象和条件,对贷款投放限制增多,贷款门槛抬高。1998—2000年,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例均实现下降。
  2004—2006年,不良贷款又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例双双上升,至2006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5751.5万元,不良率高达34%。对此,伊宁市联合社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特别是2006年,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严格控制贷款集中度风险。
  2007—2012年,市联社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工作,成立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领导小组、信贷审批委员会,做好风险提示工作,关注大额不良贷款,制订清收计划,责任到人;确定不良贷款“双降”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下达;以分账考核和专业清收为手段,积极开展并坚持完善不良资产分账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百日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活动和自律监管、内审整改工作;实行专人管理、全员清收、监测督办的动态管理模式,将诉讼与清收相结合,加强司法清收力度和不良贷款后期监测落实;盘活不良资产,用优质土地进行置换;推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制定风险经理管理、考核办法及工作流程等制度,开展“三项整治”“阳光信贷”活动,至2012年,市联社不良贷款绝对额和比例双双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不良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风险管理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作。
  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稽核监督工作从1987年开始。稽核监督实施者主要是上级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对稽核工作任务、范围、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对会计、出纳、信贷、联行结算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业务办理情况等进行稽核监督。
  1988年市联合社成立后,设立稽核股,稽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1989年,建立监测考核制度。
  20世纪90年代,市联合社进一步完善信贷监测制度;开展以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检查整顿和交叉稽核,对一逾两呆贷款进行专项稽核;对辖区信用合作社出纳库存及有关账务进行稽核;对稽核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完善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制度,保障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2000—2006年,市联合社成立内退人员稽核检查组,对内退人员进行稽核审计,对会计决算进行稽核;加强内控制度执行力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发案人员依据有关经济案件规定,实行严格问责制,并着重进行专项稽核审计;开展加强内控、提升执行力主题教育活动;加大专项审计、整改情况检查和处罚力度,对可能存在的信贷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对不良贷款的调查环节、审查环节、审批环节责任人进行认定;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等活动。
  2007—2012年,市联社开展“百日清查”暨规范管理活动,进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和审计部门自律监管再监督;对调整的中层干部、委派会计及客户经理进行离任离岗审计;重新修订市联社内部审计处罚实施细则;对贷款“三查”环节、贷后管理、新增不良贷款的合规性进行重点检查,对屡查屡犯、违章操作者进行严肃处理和责任追究;针对“三项整治”活动排查工作中贷款询证发现的疑点,成立专项审计组进行逐笔审计,对拟核销的公司、借款人不良贷款的合规性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加大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次数,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监督整改;开展银行业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内审委员会的作用。
  稽核审计工作和自律监管再监督的开展和加强,不仅查出存在的问题,减少差错和损失,而且教育、惩治了责任人,进一步推动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预防职务犯罪,保证信用社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合规、合法进行。

知识出处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伊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志》100余万字,其内容涵盖伊宁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有失误、有成绩、有经验、有教训。读之则饱览全市信合事业发展的坎坷履历及辉煌征程;展现信合人辛勤创业,斑斓多彩的历史画卷;又可为后人探索信合事业的发展,研究金融价值规律,货币固定等价物流通中的利率杠杆作用,提供借鉴。此书作为一部金融业的资料性专著,则不愧为一部资政之书,定会起到“资治、存史、教化、育人”的功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