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度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8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制度建设
分类号: F832;F426;D92
页数: 4
页码: 362-365
摘要: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所诞生的新生事物。风险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经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全面的曲折发展历程。
关键词: 县联社 农村信用社 自治区 信用社 资产风险管理

内容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所诞生的新生事物。风险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经历从无到有、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全面的曲折发展历程。
  20世纪50~7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投放严格执行计划管理,每年年初由业务主管部门下达信贷指标。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投放侧重于社会效益,信贷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制度严重滞后,致使大多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不抵债,陷入生存危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三性”逐步得到恢复,在管理体制上确立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改革取向,并开始调整信贷政策,贯彻“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
  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初步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农村信用合作社资产风险管理被提上议事日程。
  1984年,农行自治区分行印发《新疆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农村信用合作社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重点的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人总行和农总行下发《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对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实行比例管理办法,坚持以存定贷、多存多贷、自求平衡和比例管理的原则。是年,县信用社严格贷款过程管理,恢复和健全贷款“三查”制度,严格信贷岗位责任制,并组织信贷员开展“优质服务月”劳动竞赛活动。
  1989年,农总行下发《关于非正常占用贷款账户设置及账务核算的通知》,将非正常贷款划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三类贷款形态。是年,县信用社开展建账建制工作,同时贯彻国家税务局《关于集体信用合作社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
  1991年,农行自治区分行印发《关于清收非正常占用贷款和监测考核检查验收实施方案》,县信用社认真遵照执行。
  1994年,县信用社贯彻落实农总行颁发的《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监测考核暂行规定》,对信贷资产实行四级分类管理。以贷款的约定还款期限和安全程度为划分标准,将贷款占用形态分为正常、逾期、催收、呆账四级,并在业务报表中增设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催收贷款、呆账贷款科目,按期限对信贷资产进行监测考核,是资产风险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
  1995年,农总行制定《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增强农村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壮大能力。是年,县信用社取消信贷规模限额管理,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率被列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县信用社转发并执行人总行发布的《贷款通则》,按《贷款通则》精神规范贷款行为,保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提高贷款质量,加速信贷资金周转。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县联合社与农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由人总行进行监管。是年,县联合社为降低贷款风险,强化贷款“三性”,严格按“三查”制度发放贷款。实行分片、包贷、包收制度,贷款方式以联户、抵(质)押和担保贷款为主,以信用贷款为辅,信用贷款只针对历年来守信重诺,且经济实力相当的贷款户。同时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和违章违纪贷款的处罚力度。年内对以往形成的跨区贷款采取相互委托代收措施,对“钉子户”“赖账户”采取依法起诉措施,对违章违纪贷款责任人从严处罚并通报。
  2001年,县联合社推行“五户联保”贷款,制定《巩留县农村信用联社联保贷款管理办法》,旨在强化信贷管理,简化贷款手续,灵活经营,方便借贷。联保贷款较好地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同时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2003年,国务院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在总结中外监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实施“四大监管目标”和“六项监管标准”,标志着我国金融风险监管已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单一转向全面合规监管。
  2007年,自治区联社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汇编》,对信贷管理、资产风险、监察保卫等分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标志着农村信用社已步入全面风险合规管理新时期。是年,伊犁银监分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的通知》《伊犁辖区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工作方案》和《伊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县(市)联社认真组织自我监管评级工作,然后接受年度核查。县联社为适应全面风险合规管理的新形势,把2007年定位合规文化建设年,先后派出多批次干部、员工参加自治区联社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凡参加自治区联社培训的干部、员工承担对本联社员工对口培训任务。县联社通过二次培训,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全面推进风险合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自治区联社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不良资产分账管理实施办法》,县联社认真贯彻执行并制定《巩留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分账管理实施细则》,旨在对不良资产实施有效管理,加大清收处置力度,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化解信贷资产风险。
  2009年,县联社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审贷分离实施办法》,成立县联社信贷业务审批委员会,理事长任主任委员,其主要职责:分析辖内信用社信贷运行情况,评估信贷风险状况,提出应对措施;审议辖内信贷结构安排,研究客户发展规划和金融产品开发方案,报有权人审批实施;根据自治区联社信贷业务权限(或授权)的规定确定、变更或终止辖内信贷运营部门及分支机构的信贷业务权限;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大十户(最大一户)贷款占资本总额比例等资产负债管理比例规定及自治区联社信贷管理制度的规定,对信贷管理部门提交的信贷业务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报有权人审批;审议辖内信贷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报请联社理事会审定;研究审议辖内信贷业务的其他重大事项。理事长(主任委员)对审贷会表决通过的信贷事项不具备一票赞成权。
  2010年,自治区联社印发修订增补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汇编》。其中资产风险类制度规章有“不良贷款损失责任追究处理办法”“外出人员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意见”“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管理办法”“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抵债资产管理办法”“抵债资产操作规程”“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办法”“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程”“不良资产分账管理实施办法”。资产风险类管理制度的适时修订与增补,确保了风险合规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为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是年,县联社成立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联社理事长任主任委员。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由理事会授权,履行以下职责:制定资产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目标;建立健全资产风险管理与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对经营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价、监测、分析和研究;负责审定各类资产风险管理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审定授权范围内的法人转授权方案;审定风险与内控状况评价报告;审定经营性业务风险损失责任人的责任;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对信用社资产运作方向、方式及信贷投向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制定资产质量评价标准,审定资产风险状况分析报告和资产质量考核结果;组织重大经营性业务可行性风险论证;制订突发性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和重大资产风险的解决方案;审批资产损失核销和抵债资产接收、处置方案;跟踪监测重点经营指标的异常变动情况,查找资产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完善资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对高级管理层在财务、信贷、资产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各项风险管理规定,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
  2011年,县联社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颁发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简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2012年,县联社以“阳光信贷”整肃行风行纪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风险合规管理,强化贷款公开化、透明化管理,杜绝以贷谋私、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维护农村信用社的良好社会形象。
  是年,县联社经地区银监局监管评级,联社资本充足率为12.6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42%,不良贷款率为0.93%,评定监管级别为3B级。

知识出处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巩留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志书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附录外,共22章,85节,横向编目,竖向编纂,纵横交错,鉴往知今,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涵盖全县农村信用社的各个层面,从发展空间上突出了地方性,从内容上突出了综合性,从编纂上突出了资料性,从时间上突出了连续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