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存款准备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571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存款准备金
分类号: F832;F822;F8
页数: 5
页码: 191-195
摘要: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货币政策

内容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相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为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为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建立起来的,至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46次调整(1984—2004年调整8次、2006年调整3次、2007—2012年调整35次)。最低的一次是1999年11月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最高一次为2011年6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为21.5%。
  长期以来,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的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受2006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过旺、银行信贷投放过多以及经济增长过快的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频频出招。所谓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是指中央银行为实施货币政策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和方法。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来实现稳定币值。

知识出处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巩留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为全面展现六十年来新疆金融发展史的一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专门成立了修志办,拟出版一套新疆农村信用社志书。本书便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巩留农村信用社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对今后信用合作事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存史资政、传承文明、借史鉴今的重要作用。全志书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和附录外,共22章,85节,横向编目,竖向编纂,纵横交错,鉴往知今,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内容涵盖全县农村信用社的各个层面,从发展空间上突出了地方性,从内容上突出了综合性,从编纂上突出了资料性,从时间上突出了连续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