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险分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959
颗粒名称: (四)风险分类
分类号: F832;F426;I247
页数: 4
页码: 305-308
摘要: 2003年4月,县联合社风险程度分类,二类社:黑英山、克孜尔、赛里木、托克逊、康其、米吉克、温巴什、克外孜力克、大桥、察尔齐、老虎台、西城12家信用社和县联合社营业部;两呆贷款比例在15%以下;民主管理,内控制度建立并落实。三类社:亚吐尔、城镇等2家信用社;两呆贷款比例为22%,超过15%指标,内控制度不完善。
关键词: 风险分类 联合社 五级分类 贷款五级分类 非信贷资产

内容

2003年4月,县联合社风险程度分类,二类社:黑英山、克孜尔、赛里木、托克逊、康其、米吉克、温巴什、克外孜力克、大桥、察尔齐、老虎台、西城12家信用社和县联合社营业部;两呆贷款比例在15%以下;民主管理,内控制度建立并落实。三类社:亚吐尔、城镇等2家信用社;两呆贷款比例为22%,超过15%指标,内控制度不完善。
  2006年3月30日,县联合社成立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米吉提·阿吾提,副组长陈守良、艾力·沙吾提,成员有刘洪柱、张静、艾买尔·艾沙、艾买尔·斯迪克、郝东亮、武文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发展科,办公室主任刘洪柱,成员热汗古丽·阿吾提、艾合买提·尼亚孜。
  2006年,县联合社副主任陈守良、科长刘洪柱、副科长郝东亮参加自治区第4期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副主任艾力·沙吾提参加自治区第5期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4月28~29日,县联合社对各分社的16名主任和有关人员共计30人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5月1~2日对全辖29名信贷员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5月12~13日和5月17~18日分两期(维、汉各一期)对各分社的信贷员和会计共35人进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培训完毕后进行考试,考试结果比较理想。
  2006年4月1日,县联合社制定《拜城县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实施方案》,明确2006年年底完成贷款五级分类。2007年1月1日起,全辖实行以五级分类为主、两种分类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各分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在县联合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指导下,以县联合社贷款五级分类办公室为枢纽,各分社协同进行;5月11日,县联合社制定《关于做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各分社完善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内控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县联合社信贷档案文件编目和规范管理制度,各网点进行信贷档案规范,收集、补充、整理贷款客户信息。7月7日,县联合社在《关于继续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中,表扬赛里木、托克逊、米吉克、温巴什、察尔齐、老虎台6家分社建档工作较好,批评大宛其、亚吐尔、康其、城镇、克孜尔5家分社未按要求建立档案,建档数量少。为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档及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县联合社要求各分社抓好贷款五级分类建档工作,增加建档数量,提高建档率。建档工作落后的分社,明确信贷员建档范围、任务;对新发放的贷款按贷款五级分类要求,在各项贷款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发放。8月下旬,县联合社先后组织人员参加自治区联社举办的贷款五级分类系统上线培训和县联合社内部培训,制定《拜城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办法》,建立分类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实行个人操作、交叉复核、部门负责人审查制度;根据县联合社确定的贷款审批权限确定贷款分类结果,分类结果经各分社和县联合社审贷小组集体讨论后确认;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建立贷款台账,对分类结果确定后分类要素发生变化的随时调整;在贷款五级分类建档过程中,县联合社派专人指导各分社开展工作,至9月20日,县联合社贷款五级分类初期建档工作按自治区联社规定保质保量完成。9月25日,全辖13家分社全面通过县联合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认定,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完成。10月12日,县联合社成立贷款五级分类督导检查小组,组长米吉提·阿吾提,副组长陈守良、艾力·沙吾提。米吉提·阿吾提负责贷款五级分类督导检查全盘工作,并追究检查结果;陈守良组织贷款五级分类督导检查工作。设立贷款五级分类督导检查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业务发展科,陈守良负责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督导检查工作。10月17日,县联合社转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分类检查验收方案》,各信用分社积极开展自查。贷款五级分类认定工作完毕后,以县联合社主任为组长的考核验收小组,对各分社的法人贷款进行全部检查,对自然人贷款按30%的比例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县联合社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贷款五级分类质量较高的先进分社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度缓慢、不按规定组织分类操作、偏离度较高的分社,予以处罚。
  2007年4月,县联社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完善风险分类机制,强化分类过程的规范性,做好重组、借新还旧、关系人及违规等各类贷款的分类和结果认定,将风险分类结果作为经营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将风险分类融入整个信贷管理流程,对有不良征兆或已划分为不良的资产,采取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做好贷款迁徙情况的监测分析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工作;总结2006年分类工作,完善资产风险分类制度,细化分类标准和操作办法,加大分类工作问责力度;健全会计核算、准备金提取、绩效考核等配套制度;扩大风险分类范围,实施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到全部资产风险分类。强化信贷人员风险意识,建立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加大业务和技能培训,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道德操守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责任心、事业心和使命感。
  2007年4月29日,县联社成立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米吉提·阿吾提,副组长陈守良、艾力·沙吾提。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制定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相关管理制度和细则,指导、检查各基层信用社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组织对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会计信息部,主任刘洪柱。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决定和工作,具体组织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培训工作、统计、汇总、监测、分析、通报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发专题简报、总结经验,组织对外宣传工作。各信用社成立非信贷资产分类小组,具体负责本社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5月1日,增补审计部经理艾买尔·艾沙为领导小组成员,审计部袁英、艾合买提·克依木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2011年11月11日,县联社召开五级分类系统升级培训视频会议。参会人员为县联社分管信贷工作的主任和副主任,科技人员,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全体人员,各信用社主任及一名信贷员。

知识出处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

出版者: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地:2016

《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拜城县信合事业近60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变化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点和专业特征,努力揭示金融发展规律,是丰富拜城县信合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重要载体,是一部集中反映拜城县联社建设与发展的综合史册,具有较强的行业性、资料性、实用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各界了解、认识拜城县联社的窗口,也是拜城县联社把握发展规律的必备资料。在体例上,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为基本体裁;在篇目设置上,采用章、节、目结构形式,其大框架以现代信用社体系结构为纲,共分20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