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弹奏乐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图书
唯一号: 320020020210001590
颗粒名称: (1)弹奏乐器
分类号: G623;G634;G633
页数: 3
页码: 350-352
摘要: 主要有冬不拉、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和皮克利等。
关键词: 哈萨克族 传统娱乐 冬不拉 不完全统计 哈萨克族人

内容

主要有冬不拉、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和皮克利等。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多由松木和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形式,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以近代大诗人阿拜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族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这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多数是两根弦,也有三根弦,弦一般用羊肠制作,现在已用尼龙缠钢丝线替代,并增加和使用了铜质品位。现在的冬不拉,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在民间还存在其他各种形制的冬不拉,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有十几种。
  谢勒铁尔,由整块木料凿成,琴腹蒙皮革为音箱,一般长65~70厘米,形制近似冬不拉,但没有琴品(琴级),故常称为无品冬不拉,多数为两根弦,也有三根弦的,故民间称之为二弦谢勒铁尔和三弦谢勒铁尔。琴弦常用马尾丝直接固定,用公马尾丝制作的为佳品。琴首没木轴,通过弦轴,调试音律。
  萨孜,是哈萨克族人民传统娱乐活动以及民间对唱时常用的伴奏乐器。长0.5~1米。形制柄长弦多,上设有6个琴轴,绷牲畜肠弦,琴面板上常绘有民间图案,或绘制飞禽草木图案。
  节特根,也称节特曼、节特康,琴身长1米左右,呈长方形,用整块木头雕凿而成,木盆状音室,类似汉民族古琴和古筝式的卧式弹奏乐器,用马尾丝固定7根弦,弦下由7枚牲畜踝骨当琴码。节特根无松紧琴弦的琴轴,而是通过左右移动作为琴码的踝骨来调节音调的高低。由于琴有精良的共鸣箱,备有较多的琴弦,所以弹奏起来音量大,音域宽,音色优美动听。
  皮克利,是一种雕镂精细、镶嵌美观的两根弦弹奏乐器,形制小巧玲珑,类似曼陀铃琴。有人将其划在冬不拉乐器类,称其为多音冬不拉,然而它又不是4弦12品,故另列一类。综观哈萨克族弹奏乐器,大致可分为横卧式与竖立式两类,以后者为主,前者为副,可称为哈萨克族主体乐器类。

知识出处

特克斯·风物志

《特克斯·风物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6

《特克斯风物志》全书共设风华篇、风光篇、风土篇、风味篇、风俗篇、风情篇、风云篇、风流篇、风韵篇、风采篇和附录,篇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各篇均以“风”命名,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记述特克斯境内的人、物、事和各类文化现象。辑录了全县范围内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内容外,还对风景名胜、文物景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形象等作了重点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