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王家庄靠石膏板业走上致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5533
颗粒名称:
王家庄靠石膏板业走上致富路
分类号:
F276.3
摘要:
2009年,王家庄有100多户农户200多人从事石膏板产业。王家庄的村民依靠石膏板闯市场,每年赚回200多万元。
关键词:
石膏板
王家庄
农民
内容
王家庄是海原县三河镇辽坡村的4个村民小组组成的一个拥有240多户1400多人的村庄。目前,这个村庄有100多户农户200多人从事石膏板产业。王家庄的村民依靠石膏板闯市场,每年赚回200多万元。
祖祖辈辈依靠土地生存的王家庄村民,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从村民王志仁外出打工学艺归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王志仁的带领下,王家庄的村民开始纷纷从事石膏板业,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1991年,20多岁的王志仁在邻近的同心县城打工,每天10元钱的工资。有心的王志仁发现,石膏板生产和吊房顶的技术简单易学,而且挣钱。他就开始细心学习生产石膏板和石膏板吊房顶的工艺和技术。好学的王志仁用了半年时间就完全掌握了这些技术。
学了技术回到家后,王志仁购买了一些原料,开始在自己家生产石膏板,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生产出了自己满意的石膏板,并给自家的房子吊上了漂亮的石膏板房顶。村子里人看到他吊的房顶很不错,都纷纷邀请他给房子吊顶。他的名气一下在周边村子红了起来,活越来越多,王志仁也忙不过来,就在村上雇用了几个年轻人给自己帮忙。这些年轻人跟着王志仁大多干了不到1年就另立门户自己干,自己干好了再雇人干。
就这样,王家庄干石膏板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目前,王家庄干石膏板这一行的村民遍布全区各地,好多人还在同心、固原、银川等地安了家、开了店,专门从事石膏板生产和石膏板吊顶,还有些从吊石膏板房顶发展到了搞住房装潢。据了解,目前王家庄生产石膏板和从事石膏板产业的农户有100多户200多人,每户每年的最低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
王志礼、王志珍这些闯了多年市场的人,还成立了装修公司,雇用村上的10多个年轻人,常年在固原包工干活,每个小工的收入每年都超过1万元。王登忠过去是王家庄的贫困户,住着破旧的窑洞,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自2004年从事石膏板产业后,他和儿子每年赚回5万多元,不但家里盖起了砖瓦房,还给家里添置了不少现代化的家电,过去住人的窑洞已经成了生产石膏板的“车间”。
2008年以来,三河镇黑城村、苋麻村2000多户移民安置区一栋栋漂亮的砖瓦房先后建成,这给王家庄石膏板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王家庄村民几乎全部出动给黑城村、苋麻村刚刚建成的新房吊顶、装修。
三河镇党委书记高务质说,石膏板产业已成为王家庄的主导产业。他们通过移民新村的建设机遇,来激发从事石膏板产业的王家庄群众的创业热情,通过培育典型示范带动户,让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逐步走向协会化、公司化,增强竞争力,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海原县三河镇辽坡村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