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寺口度节话“融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842
颗粒名称:
寺口度节话“融合”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9月12日,中卫职业技术学校161名教师选择登山、野炊、联欢等特殊的聚会形式,以“融合”之名,在中卫寺口胜景共度第二十五个教师节。
关键词:
学校
教师
教师节
内容
九月十二日,中卫职业技术学校161名教师选择登山、野炊、联欢等特殊的聚会形式,以“融合”之名,在中卫寺口胜景共度第二十五个教师节。面对急剧增加的新教师,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创意的活动。
众所周知,中卫职业技术学校应政令而建,明时运而生,以凤凰涅槃般的精神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在建设百年名校的起点上,我们共同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毋庸置疑,我们在基本建设、实验实训装备、教学管理三条战线上同时奋战,困惑我们的事务实在很多,而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这一核心层的团结力量、磨合状况以及沟通了解还十分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寺口“大地缝”中,在钟鸣鼎食的柴火边,在心惊肉跳的“天渡”上进行浅层次的融合。
“融”是相识、相知、相交,“合”即会聚、结合、心齐力合。融是过程,合是结果;没有融,也就无所谓合。
当我们漫步在职校美丽如画的湖边小道,面对谦和温馨的脸膛,将迎面而来的“张、王、李、赵”误以为“高、夏、蔡、田”时;当我们驰骋讲台,困惑切磋,不知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时;当权力成为专利,才德平庸,身负泰山不知其重,步履薄冰不察其险时;当名为得道高师,良师益友,忘年之交,实为欺世盗名,知行不一时……凡此种种,不一而举,都需要师与师、师与生、干与群之间进行广泛具体的融合。
促膝相谈、交流技艺、善意调侃、诙谐幽默、文体艺技都是融合方式。“融合”不是简单的“拆合”。我们要在君子和而不同的道德规范下追求高品位的自我完善;要像学者、贤哲在融合中去伪存真,使理论日益完善;要像剑客在切磋中技精艺长;要像亲兄弟、好姐妹那样,虽互相磕碰、忠言逆耳,但肝胆相照,情分日笃。对我们学校来讲,时不我待、真诚、快速、全面的配合,是我们建设校园文化,促成统一集体意志和体现人文关怀、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准备筹划中卫职业技术学校的精英们,就已经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实现了内外的良好融合;2000年,又实现了“进修学校”与“职业中学”的全面融合。良好的融合传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将促成“相互激励、和谐共进”的新的大融合、大发展、大提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流淌的时光凝聚成日子、岁月;当岁月与春秋的年轮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脸上,而我们脑海里还常常浮现“寺口古道”, “三石一锅”的场景时,相信我们都将脱离庸俗,成为把集体、责任和荣誉放在心上的优秀团队。
岁月如歌,汗水谱著;人生如歌,智慧凝句。一天的融合生活,带给我深深的感悟,我没想到同仁们是那样投入,那样执著,那样忘情……让我们以见贤思齐的品德,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以爱生如子的情结,以志存高远的言行,群策群力、博采众长、拼搏奋进,共创职业技术学校乃至中卫的美好明天!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林森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