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国家埋单的三重考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3450
颗粒名称: 农民养老国家埋单的三重考验
分类号: D422.6
摘要: 2009年9月11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农民养老问题的文章。
关键词: 农民 养老保险 养老金

内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表示,新农系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而基础养老全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农民60岁后可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被看作是具有和2006年废除农业税同样意义的举措,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因此广受社会关注。但是,如何保证国家养老这一惠民政策早日落到实处,还有不少让人忧心的地方。
  首先是财政支持力度让人忧心。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笔者担心的是地方财政能否及时足额支付。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如果不能保证地方出资,国家养老的政策就会打折扣。
  其次,基础养老金是否每一分钱都能进入到农民口袋?之前,关于农保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国务院以及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作出明确规定,但是,依然发生了云南省红河州民政局原局长罗理诚挪用6000余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这样的丑闻。基础养老金能否做到专款专用,能否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也是对新农保的考验。
  其三,国家财政保障之外,能否促进农民积极参保也关乎新农保政策的效果。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必须想方设法鼓励农民个人交一部分费用。在城市职工有雇主,可以通过法律强制性地去约束雇主,但农民大部分是自雇农,没有办法强制,只能采取鼓励。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海宁
责任者
胡晓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