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改姓名,改得改不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2060
颗粒名称: 公民改姓名,改得改不得?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8月11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公民改变姓名的评论文章。
关键词: 市民 姓名 社会系统

内容

四川省公安厅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户政管理提高便民利民服务质量的意见》,《意见》规定,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原则上不予变更姓名、更改年龄。
  人之所以有名有姓,就是为了区分你是张三,他是李四,我是王五,以免混淆。在成人世界,姓名的分量更是举足轻重,几乎就构成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价值载体。《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除了表现江湖好汉的英雄气概外,应该还在于姓名是人重要的价值载体,某姓名对应某承诺,某姓名对应某价值。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其实是非常珍惜自己的姓名的。可以这么说,姓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标志,也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由于中国文字意象繁复微妙,不同文字的结合常给人一种或简单,或深奥,或粗俗,或典雅的印象,不同的姓名也直接反映着命名者的心理和素养。
  因为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进入成人后改名改姓的却大有人在。为何改姓改名?道理其实很简单:成人以前的名字都是由父母等长辈所取,有些名字实在是很粗俗。这不是别的,中国人的取名文化本来如此,“赐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如是,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义,希望与寄托全凝结在了孩子的名字上。为了“五行生克”“八字配合”,什么阿狗、阿猫之类的名字也就出来了。
  18岁以后,或说是成人以后,随着个人知识的更新,社会交往等多方因素需要,父母给取的名字就有人不接受了,就得让一个新的名字来取代,18岁以后改姓改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样说吧,父母给取的名字凝结的是父母的希望与寄托,自己给改的姓名则是一个人的愿望与追求的符号式表达。“年满18周岁以上的成年公民,不能改姓改名”,不等于是不让人以符号形式表达个人内心的愿望与追求?
  在一个社会系统,如果一个人可以轻易地改名换姓固然不好,但“不能改名”同样也对公民权利的不尊。徐悲鸿原名徐寿康,因家境贫寒,常被人看不起,他感叹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改名“悲鸿”寓鸿雁哀鸣,并从此发愤习画,终成艺术大师。贾平凹原名贾平娃,跟山坳里的放牛娃似的,若不改名,读者一定减去大半(当然,这是调侃)。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冰歌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四川省公安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