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个人的面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1713
颗粒名称:
一个人的面对
分类号:
I056
摘要:
2009年8月4日中卫报登载的杂文作品。
关键词:
散文
杂文
历史
内容
日月如梭,水流云在,一生之中,我们要面对许多。譬如荣与耻,贵与贱,富与贫,乃至生与死。但溪之赴河,河之赴江,江之赴海,却是不变的恒律,不会因为我们行为与思想的改变而改变。曾经有人说,我们是自己的时间,我们是自己的指南。环顾人间,漫渡洪荒,其实不然。
1934年,瞿秋白面对死亡,面对敌人的屠刀,一脸从容,周身若然。他想到的是什么?是家乡的豆腐。他写道:“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章诒和先生说,那是一种白净的思想。还有“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知道敌人已经开始围捕,一旦入狱,并非生死未卜,而是注定死亡,但他没有选择逃离,依然淡定若素,赳赳之气由是观之。
这是中国大知识分子的大精神。但是先辈们留下的足迹,却被岁月的尘埃弥漫。未庄的阿Q,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是:我们先前也是很有钱的!不章的是,鲁迅的讽刺恰好指向了我们身边的,其实已经有辱知识分子称谓的许多人。在我看来,更为不幸的是,这些人又再次成为我们的先辈。譬如黄苗子,譬如冯亦代。而他们的曝光,不过是因为章诒和先生的知情和无情,因为先生的愤怒和良知。犬儒主义的盛行与崇尚,没有因为进步与文明的盛行与崇尚而命若细丝。因为犬儒主义者从来就没有在我们视野中消失,从来就没有成为被排斥被挤兑的对象,他们因为犬儒而常常出人意料地优雅甚乃伟岸。这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意志而改变。当然,我们也并不能因此就说这是个犬儒的时代。但至少,这个时代是需要犬儒的。
然而,我们却失去的太多。王船山痛言:“历代亡国,无足轻重,唯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矣!”所谓“衣冠”,实指文明矣。也就是说,在王船山看来,失去文物也许尚不足以挂齿,但若将“衣冠”也一并痛失,则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千古之恨,成为民族永远背负的耻辱。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当黄苗子等此类冠以文化前辈的人,屈躬于权势的淫威,义无反顾地干着蝇苟之事,把出卖朋友出卖正义出卖人格,作为保全自己苟且人生的资本,更为痛心的是,当世事翻覆,天变云移之时,依然没有反躬自省,仿佛曾经发生过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也好像那本来就是应该如此,我们还能够有多么大的教力去潜心问学,还能够有什么样的心态去崇尚文化?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与高贵精神,被黄苗子这样的前辈们,很响亮地扇了一记耳光。好像在此时此刻,我才忽然间顿悟了余虹的坠楼自殉。那个写下了《有一种爱我们非常陌生》的学者,在事业正值巅峰时期,英华丰茂之时,何以选择了那条不归之路?他的好友崔子平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到合适的答案。其实,黄苗子们已经把答案端了出来。
也是在前不久,不止一个人对李辉把文怀沙几乎扒光的行为不置可否或者心有戚戚,因为毕竟一切都是“过去时”,都有着历史的疤痕,崇尚宽容的民族何以对一个老者如此苛刻且求全。非也!因为那不是一个人的事!我相信当李辉面对文老的时候,想到的绝不是文老的“这个人”,而应该是文老的“这一代人”,是他们经历过的且成为我们的陌生的那一段历史。我们在痛斥制度之恶的时候,是不是为了或者已经宽容了自己的恶?李陀说,人怎么知道自己“活”着?那是因为他活在记忆里。历史是我们的记忆。所以应该成为记忆,是因为我们可以论史而知人,是因为历史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面对,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面对,一段历史的面对。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涂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