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一生应该拥有的习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30000122
颗粒名称: 读书是人一生应该拥有的习惯
分类号: G210
摘要: 2009年6月25日中卫报登载的关于读书是人一生应该拥有的习惯的文章。
关键词: 学习活动 教育 读书活动

内容

读书,不仅是向我们延绵不断的历史致敬,更是亲近和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魅力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一生应该拥有的习惯。因为有这个习惯,我们的生活才会乐趣无穷。
  成功人士是怎么成功的?他一定不是只靠课堂学出来的,一定是文化熏陶和各方面修养才得以造就的。
  阅读习惯要靠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来养成,而不是靠高深的学问书。当有了这个习惯后,不论书有多难,都会发现读书乐趣无穷。
  古代文人有秉烛夜读的习惯,对读书的乐趣、学习的热情、书香的迷恋,都能让人感到敬慕。
  你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追本溯源,这应该是对读书人的褒誉之词!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解释了“省油灯”:“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据书中记载,这样能省40%的油。
  遥想当年文人雅士,白昼操劳之后,夜晚燃灯阅读,如陆游者为省几许燃油而积累经验,才有此发明,从而“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曾几何时,其读书学习之孜孜精神随着学习因素多元化和获取信息媒介丰富而转移,就连“不是一盏省油灯”的含义也由不省油、熬长夜、读经卷、广学识的刻苦精神转移到了教师批评捣蛋学生,家长指责爱出奇思的子女,领导怒斥不循常规的下属的口头禅了。看当今物质丰富的环境,有书桌、有书房、有电脑,灯想开几只就开几只,屋子想让多亮就有多亮,但真正坐下来阅读学习的时机却越来越少!
  你不是一盏省油的灯,那就对了:至少说明你在纷繁的物欲世界中坚守着精神家园。
  我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这就好了:在明灯下能品味书香,洗礼心智,充当清醒者,至少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汉代刘向《说苑》记载:“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可见读书不分年龄先后,其精神嘉勉唯有深入其中者才能领悟“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受。同样道理,还有不同样的说法。日本德川家康就说:“少而好学,及壮有为;壮而好学,及老不衰;老而好学,及死不朽。”而成就绝唱者当属扎子:“朝闻道,夕死可矣!”
  《资治通鉴》中讲到,当年,孙权劝吕蒙读书,几年后让鲁肃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读书能让人发生质的变化,以至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可以说是领导教诲麾下读书而助其成就霸业的典范。
  高尔基说:如果不想在世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诚哉斯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往往常学习才常谦虚,如同稻穗,天天接受阳光雨露注精灌浆,才在越饱满时越低头;人往往常学习方常有智,如同油井,经历勘测钻探的艰辛过程,才会井喷泉涌。读书能让人远离浅薄和轻浮,走向成熟和深沉;读书能让人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同样,学习能让人科学决断明辨是非与时俱进!
  笔者很欣赏毕淑敏说过的一段话: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者:中卫日报社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