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显出活力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6659
颗粒名称: 『瘦身』显出活力来
其他题名: 我市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综述
分类号: D630.1
摘要: 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市全面推开已有近一年的时间,“瘦身”后乡镇机构基本实现了乡镇事权范围明确,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结构优化,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乡镇新型管理体制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变革:从机构精简到机构创新谈起乡镇机构改革,海原县海城镇党委书记罗永珍用“早改早主动,迟改会被动,不改没出路”来形容。罗永珍说,乡镇很多部门虽然挂着“管理”、“服务”的牌子,但实际上没能发挥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关键词: 行政管理 乡镇机构改革 试点工作

内容

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市全面推开已有近一年的时间,“瘦身”后乡镇机构基本实现了乡镇事权范围明确,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结构优化,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乡镇新型管理体制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变革:从机构精简到机构创新谈起乡镇机构改革,海原县海城镇党委书记罗永珍用“早改早主动,迟改会被动,不改没出路”来形容。罗永珍说,乡镇很多部门虽然挂着“管理”、“服务”的牌子,但实际上没能发挥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机构改革后乡镇真正实现了由‘养人'到‘办事'的转变。”罗永珍说,现在的海城镇领导不用再为人员包袱而发愁,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示范引导上来,全面推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规范办事依据,简化办事程序,明晰了岗位职责,提高了工作效能。
  记者了解到,自从海城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以来,来往群众络绎不绝,而且来得快、去得快。大厅里设有党政综合办、农村工作指导中心、社会保障中心、综治工作中心,推行“集中式办公、超市式服务”,老百姓要办的事,几乎都能尽快办理。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按照“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便民服务要求,在镇、村、组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初步形成了镇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有便民服务站、组有便民服务点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把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了群众办事的“便民超市”。
  据了解,我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涉及中宁县、海原县和沙坡头区34个乡镇、11个涉农部门。一年来,(下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我市把转变职能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切入点,以建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科学界定乡镇职能,调整优化机构编制,理顺责权关系,创新管理体制,顺利完成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重塑:从“管理农民”到“服务农民”把握职能定位,合理设置机构,是搞好机构改革的重点。
  提起玉米种植示范,海城镇村民张智乐滋滋地对人说:“现在村干部转变了职能,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拓宽了我们的致富路。”2008年,张智在驻村干部的动员引导下,将全家的地都种植了玉米,一年收获比过去高了很多。这只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干部服务农民的一个缩影。
  自从实行乡镇机构改革后,海城镇的干部在乡镇机构改革后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要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乡镇干部必须为群众干出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变“管理农民”为“服务农民”,对乡镇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样实现从“管理”到“服务”?在职能定位上,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把乡镇职能定位在“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搞好服务、 维护稳定”四个方面,着重强化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职能,对靠近市区、城市建设规模较大、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乡镇,增加了“协助搞好城市规划、征地、拆迁;强化第三产业的培育发展;为农民和流动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等职能;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增加了“协助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产业化服务,强化对农民的示范引导;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等职能。在机构设置上,各乡镇综合设置了党政办公室、社会与经济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以及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行政、事业机构,在3个乡镇增设了社区管理办公室,10个乡镇增设了特色产业服务中心,并按照岗位职责,釆取主管部门、乡镇和服务对象三方打分的“442”(或“361”)方式进行考核,首次将服务对象作为考核主体,体现了考核机制的实效性和激励作用。
  我市把乡镇功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重点,进行了积极探索,普遍将乡镇职能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方面,有力地提高了乡镇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
  活力:促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新气象,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咱农民生活就有了奔头。”中宁县恩和镇农民金玉田这样赞颂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家乡的新变化。
  市编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乡镇机构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与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协调配套,处理好与各项改革的衔接,做到有序推进。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就是理顺了“一个关系”,得到了 “一个加强”,实现了 “两个优化”,达到了“三个转变”,全市乡镇机构由原来的287个综合设置为现在的217个,事业编制由原来的1124名调整为现在的680名,实现了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的目标,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了工作合力。
  恩和镇一位干部说,以前乡镇干部大多都忙于繁杂事务,但现在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业务工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此外,乡镇与部门协调配合对农技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初步解决了过去“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为农技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了保障。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春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