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年一小步 中卫跨越一大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4766
颗粒名称: 历史5年一小步 中卫跨越一大步
其他题名: 中卫辉煌5年点击
分类号: F291.1
摘要: 本报记者谢亚东 5年,弹指而过。中华文明5000年,5年只是千分之一的一小步。撤县设市这5年,中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大步。是啊,人们不会忘记,5年时间,中卫这个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地级市,创造了太多耀眼夺目、永载史册、让群众长期受益并永远铭记的光辉业绩。美利工业区、全球最大金属锰生产基地、全国百万亩最大硒砂瓜基地、世界枸杞之都、西部寿光、乡村公交、农村养老补贴、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香山机场、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与成绩同在的,还有支撑并引领中卫不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 还有“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的 “两情”作风,以及“以民为本, 刻苦干事;求真务实,扎实干事; 善于学习,创新干事;同舟共济, 团结干事;清正廉洁,干净干事” 的“五个干事”。
关键词: 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化进程

内容

本报记者谢亚东 5年,弹指而过。
  中华文明5000年,5年只是千分之一的一小步。
  撤县设市这5年,中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大步。
  是啊,人们不会忘记,5年时间,中卫这个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地级市,创造了太多耀眼夺目、永载史册、让群众长期受益并永远铭记的光辉业绩。美利工业区、全球最大金属锰生产基地、全国百万亩最大硒砂瓜基地、世界枸杞之都、西部寿光、乡村公交、农村养老补贴、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香山机场、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与成绩同在的,还有支撑并引领中卫不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 还有“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的 “两情”作风,以及“以民为本, 刻苦干事;求真务实,扎实干事; 善于学习,创新干事;同舟共济, 团结干事;清正廉洁,干净干事” 的“五个干事”。
  5年风雨,5年兼程,5年跨越。
  5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苦干,爬坡追赶,着力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和任务。
  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城建兴市,旅游活市,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中卫不断在跨越。
  机器轰鸣,“情”字为先大招商“昔日的戈壁滩,今日的金银滩”,是对美利工业区由荒漠变为招商引资洼地的生动描述。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段,依靠社会资金投资1亿多元,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昼夜加班加点建成的美利工业区,收到的效果是近期将有 280亿元的投资,全部达产达标, 等于再造了目前的3个中卫市。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看后感慨地说:“美利工业区建得好,符合科学发展观,只要有水有地,不愁企业不来。”美利工业区是中卫工业强市、依托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发展工业的园区之一。该园区工业用地占地25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了工业区道路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工作正在全力推进。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程晓曦说:“中卫环境优美,生产条件优越,政府行政效率快捷,部门服务高效,特别是美利工业区优越的发展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投资中卫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是一家国有上市化工大企业,因为看好中卫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便捷的区位优势,该集团公司决定在美利工业区分批投资建设21个系列产品项目,总投资达60亿元。
  仅去年上半年,就有湖北宜化集团、中电投集团宁夏能源、 上海峥嵘化工、浙泰实业发展等 8家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入驻美利工业区,投资总额达276.6亿元。 这其中,有3家企业位居我国 500强企业之列。与此同时,中卫永安地质勘探开发公司100 万吨捣固焦等多家外地企业投资中卫项目正在有序进行。
  日前,谈起中卫的招商引资工作,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珺这样说:“说实话,中卫的投资环境不是最好的,但是,中卫的人脉关系却是最好的。”的确,从企业落户前的全程跟踪到落户后的热情服务,市委书记刘云等领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以情招商”的诺言:帮助重组完成了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救活了秦毅集团公司,出台了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每月的28 日确定为“招商引资日”…… 硕果满枝,“干”字当头创奇迹拔穷根的硒砂瓜产业,被称为干旱带上的绿色奇迹,从建市之初不足10万亩到100万亩, 不仅实现了量的积累,更实现了质的提升。踏雪压砂,抗旱保苗,修路挖池,助农销瓜。对此, 陈建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个地区的领导班子能在短时期内带领干部群众将惠泽百姓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体现了很强的执政能力。
  如今,当人们提起宁夏的特产时,还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中卫硒砂瓜。走进昔日最贫困的中宁县喊叫水乡,你会发现,这里一砖到顶的房子随处可见,摩托车小轿车穿梭于各个乡道。据了解, 仅2008年,该乡白圈子村就有 36户群众盖起了投入近10万元的砖房,有10多户人家买了小轿车。户均种植硒砂瓜都在100亩以上的白圈子村,如今已成为令人眼热的富裕村。
  枸杞产业是宁夏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产量居全国之首。从最初的分散种植到现如今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集约化种植……中宁在续写着关于枸杞传奇故事的同时,也创造着枸杞的一个又一个惊喜和惊奇。中宁县1995年被命名为 “中国枸杞之乡”,目前中卫市已形成21.5万亩的种植规模, 建成了枸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主产区中宁县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现金收入达到人均2200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 以上,中宁县枸杞产业起始地舟塔乡,人均纯收入4900多元, 其中有58.7%来自枸杞收入。今年,全市计划新增枸杞4万亩, 累计达到25.5万亩,红色神话继续在中卫上演。
  5年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提出了“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出台了《中卫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
  短短5年间,中卫设施蔬菜产业总面积已由2004年的2.6 万亩发展到2008年的17万亩。 “政府不仅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还派专人定期上门指导服务,菜种好之后不用出门就销售出去了,这样的好事谁不抢着干呢?”沙坡头区镇罗镇镇北村菜农闫兴福乐呵呵地说。尝到了设施蔬菜产业甜头的群众把大棚形象地比喻为“田间工厂”和“绿色存折”。为强有力地推动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又在去年底出台了设施蔬菜提质增效12项具体措施,帮助农民提高设施蔬菜科技含量和种植水平。
  绿色硒砂瓜,红色枸杞,白色设施蔬菜,“三色”经典绘出了中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优美画卷。 凭“三苦”精神,中卫干群在“小市”干出了大事,令其他兄弟市刮目相看,促成了敢想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会干大事的“中卫速度”。
  以人为本,“民”字最贵换和谐工业、农业、城建、旅游,中卫跨越式发展的“四个车轮”,带动了中卫民生这驾马车全速前行。
  “不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虚度年华 !一定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让历史铭记、让人民长期受益、让世人永远记住的业绩 !”2007年12月21日,新一届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召开前,新当选的市长徐力群对各副市长及政府组成人员语重心长地说。简短的话语,彰显了新一届政府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为民谋利的决心和态度。
  5年来,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中卫更加注重关注民生、解决民生。启动了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海原生态恢复有了希望;建立了大病救助制度,保证了无钱就医的重病患者得到有效医治;开通了农村公交,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出行安全的问题,农村道路安全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下降了 90%以上;开通市长信箱,架起了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进一步树立了市委、市政府的威信;全面启动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帮助农村群众告别了“辈辈建房,辈辈拆房,辈辈受穷”的恶性循环;为沙坡头区7.13万农民免费健康体检,让农村群众第一次享受到了免费健康体检带来的幸福;实施卫宁灌区3万亩盐渍化土地改造工程,帮助改善中低产田,提高耕地单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卫用自己的最大努力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亚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