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4058
颗粒名称: 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分类号: F127
摘要: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内容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并充分利用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机会,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加快海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增强五种意识,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合的观念,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从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的思维定势转变到科学务实创新的思维上来,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科学统筹、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等新观念进入到思想深处,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切实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重点解决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决定利益驱动问题、服务效能问题,增强发展意识、大局意识、服务和效率意识。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政治素质的高低是鉴定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统揽各项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要和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提高政治觉悟,熟悉党的方针政策,通晓区情、市情、县情,掌握全县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科学决策、谋划发展。
  二要强化学习意识。要树立学习意识,处处留心皆学问,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要站在全县乃至全市、全区发展的角度和层面上,多思考、多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全县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强化效率意识。当前,新思想、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牢固树立效率意识,才能够适应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效率意识,一方面要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在工作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规律性问题,善于把表面现象上升为本质规律进行把握,善于在复杂情况下挖掘问题的本质,做到见事早,主动出击、抢占先机。更要注重超前意识,对关系海原发展的大事要考虑在前,谋事在前。
  四要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严谨慎微,扎实工作,尤其是对待新区建设、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生态建设等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五要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是共产党员的重要职责。要树立工作一流、服务一流的意识,自我加压、开拓进取,要树立今天的工作比昨天的工作做得更好的服务意识,自觉把全县发展的重要工作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有心干事、热心干事、用心干事,努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把困难当挑战,化危机为机遇、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坚持抢抓机遇、增强实力,坚持统筹发展、协调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大力实施“新区带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战略,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持新区带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强化统筹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监督机制,全面加快海原县行政中心、市政道路、给排水、供电、产业功能区、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海原县四大机关5月底按期搬迁办公。全面启动新区行政中心道路、广场、公园、大小转盘、苋麻河两侧绿化、物流园区和农贸市场等工程建设,加快学校、医院、住宅小区等工程建设,确保新区行政办公区、生活居住区、商贸物流区、产业功能区初具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工商业。强化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供水、排水、供暖等公用事业管理。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县城巷道全部硬化,延伸供排水管网。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争创自治区卫生县城。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全县有志创业者进城置业创业,聚集人流物流。积极发展县城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盘活县城房地产业,将靠近学校、医院的闲置办公楼划归学校、医院使用,进一步巩固和繁荣县城经济。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编制。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实施三河等5个小城镇改造,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力争新修乡村公路约300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4个,切实改善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方便群众出行。
  二是坚持工业强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工业。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构建生产要素聚集平台,着力打造宁夏滩羊皮草加工、宁夏绵羊毛分梳、宁夏轻型建材和宁夏农副产品深加工4个工业基地,基本形成以滩羊皮草、马铃薯淀粉、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以工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强化干部、部门及全民招商意识,不断拓展招商领域,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品关联度高、劳动密集型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通过招商引资,力争绵羊毛分梳加工、轻型建材加工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区物流园区、农贸市场等商贸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在海城、李旺等乡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快建设县级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构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网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激活民间资本,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坚持农业稳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发展设施农业,坚持“突出重点、依水而建、集中连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以扬黄库井灌区为重点,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坚持“一乡一业、多乡多业”原则,连片集中,发挥规模效益,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五大产业带,即南部10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中部20万亩小茴香、菌菇、葱韭蒜、香水梨产业带,西北部10万亩硒砂瓜及枣瓜间作产业带,东部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10万亩高酸苹果、10万亩枸杞和8万亩优质葵花产业带,以高崖万头肉牛合作化养殖园区为龙头、中南部10个养殖专业村为依托的草畜产业带。积极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适应市场的能力,实现生产、加工、运销有效对接。完善政府引导、能人带动、市场运作的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劳务输出长效机制,重点面向农村青壮年和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输出劳力约9万人。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创新土地流转形式,抓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产业培育等工作,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继续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南部、八斗安全饮水重点供水工程建设,解决5.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村能源建设,重点建设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推广太阳灶,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坚持生态立县,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步伐。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以枸杞、红枣、苹果为主,全年建设特色经济林4.5万亩。加大城乡植树造林力度,继续实施好大南华水生态造林工程。继续推进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抓好县城环城林带、新区凤凰山、主次干道和银平、福银高速公路海原段的绿化工作。切实加大禁牧封育力度,严厉打击毁林行为。完善和落实退耕还林后续配套政策,为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全力实施生态移民攻坚,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先将居住在地域偏远、生态失衡、干旱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扬黄工程沿线、公路沿线和城郊,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完善李旺、高崖等县内生态移民项目区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施县外移民和县内生态移民4000余人,确保农户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
  五是坚持科教兴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全面落实教育事业发展行动计划,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以消除学校大班额、大通铺,以提高质量为抓手,加大校舍建设力度,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职业教育,不断扩大中职联合办学规模,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下乡和科普教育活动,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尤其是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操作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科技技能。加大工业经济、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先导作用。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设施配套,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提高突发事件救治能力。实施全民健康教育促进工程,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坚持不懈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坚决杜绝超生,搞好优质服务,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创建合格乡镇,确保全年计生工作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
  要高度重视民生,加快共创和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步伐。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和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覆盖面。规范新农合医疗管理服务,扩大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启动实施第三批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完成2735户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实现2.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目标。加强住房公积金征收和管理,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解决县城特困群体住房问题。积极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确保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不出问题。努力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确保向社会承诺的14件实事全面完成,进一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学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