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鱼龙石现中卫“晏公庙”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3591
颗粒名称: 明代鱼龙石现中卫“晏公庙”遗址
分类号: K877.4
摘要: 近日,我市沙坡头区发现一明代鱼龙化石。“中卫市自古作为宁夏的重点文化地域,其文化的多元性丰富多彩,鱼龙石在中卫的发现,说明古中卫人望子成龙之情久远。”发现者张晓磊说。该鱼龙石雕外形酷似鲸鱼,整体保存较为完整,腹部有人为毁碎痕迹。石头长0.93米,宽0.38米,高0.5米,寓意“鱼跃龙门,获得成功后成龙之意”,其雕刻风格酷似南方沿海一带风格,中卫文管部门有关人员认为其造型在北方比较罕见,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见证了中卫文化底蕴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 石刻考古 鱼龙石雕

内容

本报讯(记者谢亚东)近日,我市沙坡头区发现一明代鱼龙化石。“中卫市自古作为宁夏的重点文化地域,其文化的多元性丰富多彩,鱼龙石在中卫的发现,说明古中卫人望子成龙之情久远。”发现者张晓磊说。
  该鱼龙石雕外形酷似鲸鱼,整体保存较为完整,腹部有人为毁碎痕迹。石头长0.93米,宽0.38米,高0.5米,寓意“鱼跃龙门,获得成功后成龙之意”,其雕刻风格酷似南方沿海一带风格,中卫文管部门有关人员认为其造型在北方比较罕见,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见证了中卫文化底蕴的源远流长。
  “晏公庙”遗址位于沙坡头区永康镇山台海神“晏公庙”附近的荒坡上,据当地群众说,中卫“晏公庙”文革期间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存“晏公庙”是九十年代修建而成的。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中卫海神“晏公庙”,史书多有记载。乾隆《宁夏府志》云:“晏公庙,在文庙南,明初迁谪多南人,故立是庙。”《中卫乾隆县志》载:“晏公庙位中卫永康渡口南,南人多信海神,为护佑黄河航运平安,故立庙。”宣德《宁夏志》 云:“今之居此土有仕宦者、征戍者,有谪戍者,齐、楚、吴、越、秦、晋之人皆有之,是故风俗不纯,难以一而言也。” 《大明一统志》记述宁夏平原的民风时亦云:“性勇锐,尚畜牧,信释重巫,明初徙五方之人于此,风俗不纯。”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谢亚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