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迟到问题值得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2148
颗粒名称: 急救车迟到问题值得思考
分类号: C913
摘要: “120”急救车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确实非常快捷、方便,只要说清楚是什么街、什么小区、什么楼号,“120”急救车就能够及时、准确到达,对患者进行施救。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120”急救车的急救作用就不一定能够发挥了。笔者的一位亲属家距县城不到3公里,凌晨突然昏厥,急需救治。从拨打 “120”到急救车到达却用了一个多小时。
关键词: 社会问题 急救车

内容

“120”急救车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确实非常快捷、方便,只要说清楚是什么街、什么小区、什么楼号,“120”急救车就能够及时、准确到达,对患者进行施救。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120”急救车的急救作用就不一定能够发挥了。笔者的一位亲属家距县城不到3公里,凌晨突然昏厥,急需救治。从拨打 “120”到急救车到达却用了一个多小时。“120”急救车到达后,经检查, 医生说因耽误的时间太长病人已经无法救治了。医生解释说,不认识路,所以到晚了。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一名急需救治的患者来说,最确切不过了。“120”急救车到晚了,是因为不认识路,这个解释听起起来似乎也有理。但是,不认识路的责任在谁? 就因为不认识路,让一个生命在等待中结束?不认识路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吗?所以,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应引起深思,并彻底解决。目前,全国范围内,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已经建成。尤其是村这一级的医疗机构人员,对本辖区的居民情况应该是非常熟悉的,“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后,在派急救车前往时, 通知当地乡或村级医疗机构人员待命,急救车从县到村,然后由村级医疗机构人员直接带到求助者的地点,这样,就能节省时间,让病人更快地得到救助。
  笔者呼吁: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健全医疗网络,尤其要消除农村医疗“盲区”,使更多的患者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胡贵军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