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宁夏半世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20000183
颗粒名称: 我与宁夏半世情
分类号: D035.2
摘要: 初到宁夏1952年5月,我们一行200多人在北京通过宁夏招干考试后,由时任夏省委宣传部部长梁大均同志带领从北京向宁夏进发。到了银川,我们这200多人全部进入了宁夏省委干部学校学习,当时的宁夏还是新中国的一个省,辖1市、12县、2旗,共有人口80余万。在宁夏省委干部学校学习结束后。
关键词: 干部学习 城市发展

内容

罗文治(蒙古族),1918年出生于北京,宁夏黄埔同学会第一届理事, 第二届同学会副会长,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现任宁夏黄埔同学会理事。2005年9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下面文字根据罗文治本人回忆整理。
  初到宁夏1952年5月,我们一行200多人在北京通过宁夏招干考试后,由时任夏省委宣传部部长梁大均同志带领从北京向宁夏进发。到了银川,我们这200多人全部进入了宁夏省委干部学校学习,当时的宁夏还是新中国的一个省,辖1市、12县、2旗,共有人口 80余万。在宁夏省委干部学校学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宁夏文工团工作,我由昔日的国民党军官变成了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这都是共产党挽救了我。
  1954年秋,我从银川来到中卫县工作生活至今,中卫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中卫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1979年春,我被组织上安排到中卫县文化馆工作,文化馆领导派我到农村开展评书业务。当时中卫县的每个公社都在讨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我也经常参加这种会,一位我比较熟悉的大队书记(相当于现在村党支部书记)在闲谈时告诉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好事,他开玩笑对我说,再过两三年, 你到我家做客,我天天让你吃大米饭、干拌面、大馒头。
  改革开放后不久实行了市场经济,买粮不用粮票了,卖肉不要肉票了,改革开放政策让人们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中卫的交通状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不但铁路畅通,公路也发展的很快,现在中卫市各镇(乡)都通了公路,往东可到太原、北京,往北经银川可到内蒙古,往西可到兰州、新疆,往南可到西安、四川、广州。
  中卫人杰地灵。原中卫县有一个亚麻厂,几十年来年年亏损,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叫刘崇喜的(原中卫县计委的机关干部)青年;主动请缨担任厂长,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这个昔日濒临倒闭的小厂,如今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造纸企业。中卫酒厂原来只生产一种白酒,上世纪90年代,经过当地青年企业家张金山的努力,酿造出了塞上江南、宁夏红等系列知名白酒、红酒,投放市场后颇受区内外以及海外客户的欢迎,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公司因而也成了宁夏著名的酿酒龙头企业。
  2004年,中卫市成立,中卫又唤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卫市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新的致富神话:石头缝里种出了硒砂瓜。硒砂瓜也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拔穷根工程”,并且上了北京奥运会餐桌。在城市建设、医药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和交通方面,中卫均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太银铁路即将投入运营和将来中卫大柳树工程的立项建设,中卫的未来发展不可限量。总之,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卫发生的变化可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并非多余的话我生于乱世,出生时,正是北洋军阀混战的时候。少年时期,又遇国民党独裁统治。青年时,正逢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化战争,国破家亡,国仇家恨,历历在目。我的后半生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 则满是幸运,因为我亲闻、亲历、亲见了改革开放后中卫、宁夏乃至全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6月29日,我有幸在中卫目睹了奥运圣火的传递,对此,我感叹良多,只有国运昌盛,我们中国人才能享此殊荣。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设有时政、区内要闻、时讯纵览、社会、经济、科教、法治、民生等专版。《中卫日报》与中卫市科协于2008年1月联合开设《科学普及》专版,每月两期,主要内容有《科学聚集》、《E时代》、《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命科学》、《生活百科》、《应季提醒》、《农事问答》及《科普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罗吉元
责任者